信用卡市场迎变局:多家银行关停信用卡中心,差异化产品成破局关键
AI导读:
随着信用卡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纷纷关停,信用卡权益也在逐步收缩。分析人士认为,这是银行减少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的举措。在存量竞争时代,银行需加强金融科技融合,拓展线上支付场景,推出差异化产品,提升用户体验与黏性。
使用的信用卡权益缩水了,消费者面临选择困境。2月19日,成都市民李女士向金融投资报记者表示,本想换一家信用卡,但发现权益都差不多,就没再管了。
随着信用卡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调整动作频频。一方面,多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纷纷关停;另一方面,曾被视为揽客“利器”的权益仍在逐步收缩。

制图:文宛
信用卡市场迎变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贵州监管局2月11日发布批复,同意某国有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贵阳分中心终止营业。这也是该行去年下半年以来关停的第6家信用卡分中心。
银行信用卡分中心关停并非个例。某股份行信用卡中心的广州分中心、天津分中心、青岛分中心,以及某城商行信用卡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呼伦贝尔分中心等也在近两年陆续终止营业。
与此同时,银行信用卡权益仍在逐步收缩。去年以来,多家银行对信用卡权益进行了调整,包括取消部分权益服务、限制权益服务使用次数等。
在分析人士看来,银行关闭部分信用卡分中心以及调整信用卡权益,可以减少运营成本,同时通过整合业务流程,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存量竞争时代到来
信用卡行业陷入增长瓶颈,逐渐进入存量竞争时代。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总数为7.27亿张,同比下降5.14%。
信用卡业务的收益增长面临着诸多限制,包括居民部门加杠杆意愿不足,消费信贷业务规模整体下降,加之利率不断走低,信用卡利息收入空间明显缩小。
此外,信用卡业务的各类成本也加重了银行的负担。获客成本在市场竞争的加剧下节节攀升。不良贷款同样是银行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
有业内人士指出,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银行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策略,对信用卡业务进行调整和优化。
差异化产品或成破局关键
在存量竞争时代,如何提升用户的体验与黏性,仍是信用卡业务面临的重要考题。
业内人士认为,部分银行需加强金融科技融合,拓展线上支付场景。借助大数据分析、市场调研等手段,深入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依据多维度因素进行市场细分,从而实现精准定位,为不同客群量身定制专属信用卡产品。
例如,建设银行推出“千里行信用卡”,针对进城务工群体提供专属权益;交通银行推出超逸白金信用卡,结合客户需求推出差异化产品;平安银行与美国运通合作推出的系列信用卡产品,精准定位于高端商旅人士;招商银行与星巴克联名推出的“星招”卡,将目标客群锁定为职场新人。
针对信用卡市场的激烈竞争与不断变化的消费环境,业内人士认为,银行需积极应对挑战,寻求突破与创新。关停部分信用卡中心与缩减权益虽为短期内的“无奈之举”,但从长远来看,银行更需聚焦于优化产品结构、深化金融科技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