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旨在推动助贷业务规范有序发展。通知要求强化管理责任,明确准入要求,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使助贷业务更加透明、可靠。

  日前,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旨在通过强化商业银行总行对互联网助贷业务的管理责任,明确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的准入要求,推动助贷业务规范有序发展。

  近年来,部分商业银行借助外部互联网平台发放贷款的助贷业务迅猛发展。这些平台凭借成熟的消费场景、交易客群和客户数据,与商业银行形成互补,为广大金融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的贷款服务,提升了贷款服务效率。然而,助贷业务也暴露出权责收益不匹配、定价机制不合理、业务发展不审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完善等问题。

  此次《通知》的发布,明确了商业银行总行管理责任,提出了解决助贷业务乱象的具体要求,为助贷业务的规范发展设置了“紧箍咒”,也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导航仪”。

  合作的互联网平台将更加可靠。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助贷业务为银行带来了更多客户和利润,但也使一些银行对平台流量产生依赖,盲目与助贷平台合作,导致多重风险。为此,《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平台运营机构和增信服务机构的准入管理,审慎制定准入标准,并实行名单制管理,推动银行建立更为科学审慎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助贷业务定价机制将更加透明。利率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也是助贷平台备受争议之处。一些平台除借贷利率外,还以“VIP提额”“优先放款”等名目收取咨询费、会员费等,导致融资成本高昂。对此,《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应将增信服务费计入综合融资成本,明确综合融资成本区间,禁止增信服务机构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形式变相提高费率,有效遏制助贷市场隐性收费乱象。

  消费者权益保护将得到加强。助贷业务主要服务于个人消费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其发展必须建立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础上。过去,平台诱导过度借贷、暴力催收、泄露隐私等行为时有发生,损害消费者权益。此次《通知》就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作出系统部署,银行和平台应落实部署,推动业务转型,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融入产品研发、风险管控及服务优化的全业务流程,形成消费者权益保护与业务发展协同共进的长效机制。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