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建设银行等商业银行2024年年报显示,政府债持仓增加带来免税效应,助力净利润微增。同时,政府债占比持续攀升,影响银行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有效缓解盈利水平下降压力。

建设银行3月末披露的2024年年报显示,该行2024年利润总额下降1.3%,但净利润微增1.2%,这一趋势同样体现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这些银行净利润的微增,主要归因于持有政府债带来的免税效应:随着政府债持仓的增加,所得税费用反而有所下降。

政府债对银行报表的影响日益显著。在资产负债表中,商业银行持有政府债的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末工商银行持仓规模已超过10万亿,7家上市银行持仓政府债券占总资产的比重已超20%。这种增长不仅带来了免税效应,还影响了银行的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24年商业银行持有的政府债估值提升及处置收益有效缓解了银行盈利水平下降的压力。

据记者统计,截至4月9日已公布年报的23家上市银行中,尽管16家银行的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出现负增长,但通过债券投资收益、免税效应等因素,13家银行仍实现了净利润的正增长。

政府债占比持续攀升

商业银行业务以存贷款为主,但近年来,金融投资在资产端的占比越来越高。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目前23家A股上市银行金融投资余额合计约80万亿,约占总资产的三成,相比2014年几乎翻了一倍。其中,政府债券的占比持续上升,成为推动银行金融投资占比上升的重要因素。

2024年,大部分上市银行政府债券余额占总资产比重已超过10%,其中7家上市银行超过20%。国有大行及农商行在这一占比上较高,但背后的逻辑有所不同。国有大行资金成本低,可以持有更大比例的政府债,同时承担了更多地方债承销任务。而农商行则因信贷市场份额被压缩、存款规模快速增长,不得不加大政府债券投资力度。

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表示,建行一直是政府债券的主力承销商和投资者,积极承购国债和地方债是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助力经济回升的重要方式。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建设银行持有的政府债规模已超8万亿。

免税效应助力净利增速

政府债占比的增加,还得益于过去10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随着地方债置换进行和国债持仓的增长,商业银行持有的政府债规模大幅增加。以农业银行为例,其政府债持仓从2014年末的不足0.7万亿增长至2024年末的超9万亿。

数据来源:记者根据农行年报整理

政府债的免税效应显著提升了银行的净利润增速。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商业银行需按利润总额的25%缴纳企业所得税,而政府债可免缴企业所得税。因此,在政府债扩张的背景下,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增速普遍高于利润总额增速。

据记者统计,2024年10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高于利润总额增速,占比达到43%。其中,中行、工行、建行三大行利润总额增速为负,但在所得税影响下,净利润均实现微弱正增长。

债券投资收益对冲压力

持有政府债不仅带来了免税效应,还通过估值提升及处置收益缓解了银行盈利水平下降的压力。在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负增长的背景下,依靠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高增长,23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实现了正增长。

比如建设银行2024年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下降4.4%、9.4%,但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增长101%,最终净利润微增。常熟银行也通过债券投资收益实现了利润的更高增长。

中金公司银行分析师表示,投资收益高增主要源于债市表现较好,部分银行通过兑现债券浮盈贡献收入增长。在降息背景下,商业银行通过债券投资收益有效缓解了盈利水平下降的压力。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SEO关键词植入:政府债、商业银行、净利润、免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