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上市银行年报显示,信用卡贷款余额增速放缓,而消费贷则保持较高增速。银行加速业务转型,战略重心转向场景化、数字化消费信贷业务。政策层面亦大力推动消费贷,提高贷款额度上限。多家银行表示将投入更多资源提振消费,优化消费金融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麦穗实习生孙筠雅广州报道

2024年上市银行年报陆续披露,信用卡和消费贷业务的发展趋势备受瞩目。随着30余家银行公布年报,信用卡贷款余额增速放缓,而消费贷则高歌猛进,呈现出鲜明的“跷跷板”效应。

业内人士指出,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及银行零售信贷策略调整是这一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当前,信用卡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银行加速业务转型,战略重心转向场景化、数字化消费信贷业务,寻求新的增长点。

个人消费贷同比大增

2024年,银行业消费信贷异军突起,成为零售业务亮点。国有大行及部分股份制银行的消费贷规模持续扩张,增速超越信用卡。

工商银行年报显示,个人消费贷款增加929.09亿元,同比增长28.3%,占比增速超越信用卡。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同比增长25.21%,信用卡贷款占比则略有下降。农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总金额同比增长28.3%,信用卡透支增速相对较低。

交通银行以90.44%的增速领跑,一年增加1568.37亿元消费贷款。招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占比上涨,信用卡贷款占比下降。兴业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占比亦有所下降。

对于消费贷增长的原因,专家分析称,我国实施“两新”政策扩大居民消费,上市银行增加消费信贷投放,推动政策落地。同时,房地产市场边际转好,也助力消费贷需求增加。

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表示,消费贷款业务高速增长,反映消费结构转型及经济与金融市场深层变化,经济稳步复苏、金融政策导向及金融科技创新共同推动。

消费贷提额延期

政策层面亦大力推动消费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提高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金额上限,延长贷款期限,满足居民大额、长期消费需求。

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规范消费贷款合同条款,明示综合融资成本,推进消费场景支付便利化,完善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多家上市银行表示,将投入更多资源提振消费,优化消费金融政策和资源要素保障。

中国银行计划投放超万亿贷款,创造千亿财产性收入,投入百亿消费补贴和减费让利。平安银行行长提出,要尽快调整信用卡、汽车金融及个人消费贷等产品额度、期限,契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分析师指出,提高信贷额度上限能迎合消费者需求,促进产业链增长,但需关注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银行应加强风险控制。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