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消费贷利率调整,市场竞争回归理性
AI导读:
多家银行自4月起将信用消费贷款产品年化利率调整至不低于3%,标志着消费贷利率“价格战”结束。此举旨在增强金融机构商业可持续性。同时,受净息差压力影响,银行上调消费贷利率以修复盈利空间。
3月31日,据媒体报道,多家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总行已向分支机构下发内部文件,明确要求从4月起将信用消费贷款产品的年化利率统一调整至不低于3%。此举标志着年初以来银行业消费贷领域的利率“价格战”正式结束,市场竞争正逐步回归理性。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金融机构应摒弃规模情结与速度情结,不再一味追求简单的规模扩张和市场份额,而是要将贷款利率维持在合理水平,以增强自身的商业可持续性。
2025年3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正式实施,将个人消费贷额度上限提高至50万元,贷款期限延长至7年。
在银行利率“价格战”期间,个人消费贷的最低年化利率曾跌破2.5%,低于部分理财产品的年化利率,形成了套利空间。这可能导致消费贷款被挪用,违规流入资本市场、理财市场等领域。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2024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受息差压力影响,银行上调消费贷利率,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盈利空间,缓解净息差压力。
2024年12月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这是中央继2024年7月30日会议后再次明确提出反对“内卷式”恶性竞争的要求,从“防止”到“综合整治”,从强调“行业自律”到“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反对态度更加坚决,规制对象更加明确。
(文章来源:财中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