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深入探讨了民生银行在ESG(环境、社会、治理)领域的实践与探索。作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民生银行通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深化社会责任、精进公司治理,在ESG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详细解析了民生银行如何将ESG融入战略规划,提升治理水平,以及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方面的创新举措。

  文/李明会

  在可持续发展浪潮与“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ESG(环境、社会、治理)快速跃升为衡量企业长期价值的核心战略指标,成为银行(关键词1)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银行业作为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其ESG实践不仅关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的关键一环,对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与社会福祉的提升具有深远影响。在绿色金融(关键词2)的推动下,银行业正积极助力企业低碳转型。

  作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民生银行在ESG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始终备受关注。从将ESG写入五年战略规划,到成为国内首批获得MSCI ESG全球最高等级AAA评级的银行;从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助力企业低碳转型,到深耕社会责任、精进公司治理,民生银行如何在ESG浪潮中找准定位、实现战略突围?又通过哪些举措持续提升自身价值与社会认可?本期专访,《华夏时报》记者与民生银行相关负责人深入对话,解码其ESG实践的深层逻辑与鲜活经验。

  《华夏时报》:您如何理解ESG对民生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意义与战略价值?

  民生银行:一是践行金融政治性与人民性的重要体现。环境方面,将绿色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入经营管理,持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深化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拓展绿色消费服务场景、创新碳金融实践。社会方面,聚焦“民营企业的银行、敏捷开放的银行、用心服务的银行”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服务民企、小微的特色优势,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扎实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发展成果与社会共享。治理方面,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对标全球最佳实践,全面践行ESG理念,促进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提升。

  二是打造长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战略底座。关注ESG相关风险的管理,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和ESG数据资产双轮驱动作用,着眼监管前瞻性引导原则,科学系统地搭建了法人客户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体系,自主研发了一整套适合民生银行客户特点的ESG评级模型工具。

  三是建设可持续发展品牌的价值引擎。近年来,民生银行在ESG领域屡获殊荣,既彰显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也印证了资本市场对民生银行可持续发展价值(关键词3)的充分肯定。

  《华夏时报》:随着全球ESG监管趋严,资本市场对ESG关注度攀升,优化ESG信披质量成上市银行“必答题”。我们看到,民生银行成效显著:不仅是国内首批获MSCI ESG全球最高AAA评级的银行,其Wind ESG国内评级亦连续两年保持A等级,居上市银行前10%。亮眼成绩背后,民生银行有哪些可复制的经验?

  民生银行:能取得如今的成绩,背后是全行上下多方面协同努力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经验:治理方面:完善治理架构,提升管理水平。一是,我行董事会高度重视ESG,将其提升至公司治理的关键位置,全面监督ESG政策及规划的实施。二是,我行成立了由董事长担任组长、行长担任副组长的ESG领导小组,确保ESG工作全面融入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三是,我行主动对标国际最佳实践,持续提升ESG信息披露的专业性与准确性。环境方面:我们践行绿色发展,深化环境责任。一是,将绿色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度融入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二是,深化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推动整个供应链绿色发展。三是,积极拓展绿色消费服务场景,鼓励消费者参与绿色消费。四是,我行在碳金融领域积极探索创新,促进碳市场健康发展。社会方面:我们聚焦社会议题,履行社会责任。一是,聚焦“民营企业的银行、敏捷开放的银行、用心服务的银行”战略定位,为实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二是,助力乡村振兴,形成具有金融行业特色产业帮扶的“民生实践”。三是,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可及性,推动金融服务的全面普及和优化升级。四是,持续建设公益品牌,直接受益人次超过37.4万。五是,打造文化艺术公益特色,成为一张靓丽的文化公益名片。通过在治理、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持续努力与创新实践,我行在ESG领域逐步积累了经验,得到了市场和权威机构认可。未来,民生银行将继续秉持ESG理念,不断深化实践,为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华夏时报》:在具体实践中,民生银行如何依托ESG标准框架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申请绿色金融产品的客户需满足哪些要求?

  民生银行:近年来,民生银行持续强化绿色专业服务能力建设,聚焦清洁能源、生态环保、节能减排、低碳科技、碳权交易、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生活等方向,全面打造并持续丰富完善“民生峰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强化细分场景产品及综合服务模式创新。比如,参考环境权益融资工具标准,推出“碳权抵质押融资”“排污权贷款”等,在武汉、杭州、北京等分行实现落地投放;依托碳减排支持工具,强化“碳减排贷款”创新和推广,累计投放余额突破300亿元;持续探索开展“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创新和推广,在武汉、重庆等分行实现落地投放;基于企业碳账户数据,联合第三方推出“民生碳e贷”“青海碳e贷”等创新产品,依据客户“碳评级”提供差异化的全周期、多场景、定制化的综合碳金融产品体系和生态圈服务,满足绿色金融客群多层次需求。创新产品的目标客户需匹配产品所对应绿色低碳领域的标准及要求。比如,碳减排贷款需满足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申报条件,每亿元投资的碳排放需达到一定标准等;“青海碳e贷”的客户需要在青海省“青信融”平台开立包含多维数据的碳账户,依托企业碳绩效获得差异化贷款服务。

  《华夏时报》:民生银行在提升自身ESG治理水平的同时,如何助力民企深化ESG实践?在支持民企降碳转型中,又有哪些针对性举措?

  民生银行:我行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多维绿色金融经营管理体系,持续创新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积极支持民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强化多场景产品创新,推出“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民生碳e贷”等产品,支持民企绿色发展。如:为重庆某精细化工民营企业发放低碳转型贷款,基于《重庆市长寿区第二批转型金融支持目录》制定企业转型目标,设立企业单一产品能耗强度的基准值,将公司实际产品能耗强度与贷款利率挂钩;同时,在人民银行重庆分行创设的“企业碳账户”系统进行碳排放及相关转型信息披露,有效促进企业通过工艺升级减少碳排放。

  《华夏时报》:展望未来,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结合民生银行的实践成效,银行业可在哪些维度深化ESG实践?

  民生银行:银行业可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养老金融等五大核心维度持续深化ESG实践,支持“双碳”目标实现,推动可持续发展(关键词4)。一是科技金融维度,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二是绿色金融维度,丰富绿色金融产品谱系。三是普惠金融维度,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四是养老金融维度,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五是数字金融维度,推动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快数字化发展步伐,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