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多家银行上调互联网消费贷款额度上限,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甚至部分产品可达100万元。业内分析指出,银行需加强风险管理,特别是资金流向监管。此举旨在助力消费金融发展,满足消费者大额需求,但授信额度多局限于优质客户。

记者获悉,近期,多家银行已经上调了互联网消费贷款额度上限,从原来的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甚至部分产品最高可提升至100万元。此外,如果借款人参与线下审批,还有可能获取更高的消费贷额度。

业内分析指出,在消费贷额度上限提升的同时,银行需更加重视风险管理,特别是资金流向的严格监管。同时,消费贷与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也成为关键。

多家银行纷纷上调消费贷额度上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近日多家银行手机银行展示的消费贷产品进行了提额。

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上展示的两款消费贷款产品,其贷款额度上限已分别提升至30万元、50万元。据中国银行相关工作人员透露,这两款产品此前的最高额度分别为20万元、30万元,近几天才进行提额。

至于区别,据中国银行的工作人员表示,其中一款产品全线上审批、随借随还,目前最低利率约3.1%;另一款产品则需要线下审批,虽然额度上限更高,但利率也相应提升至约3.9%。

图片来源:中国银行App截图

建设银行的手机银行App显示,其某款消费贷款产品的最高贷款额度提升至30万元。若借款人属于建设银行白名单内的“上班族”,额度上限最高可达100万元。

图片来源:建设银行App截图

招商银行的手机银行App显示,该行的某贷款产品目前最高可借30万元,系受近期消费金融新政策影响。

图片来源:招商银行App截图

尽管银行上调了消费贷款额度上限,但能触及上限的往往仅限于银行优质客户。例如,中国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上海普通上班族一般难以申请到最高额度。

招商银行工作人员也坦言,最终审批额度主要依据借款人的公积金缴纳记录及负债情况。

业内建议:银行应灵活加强风险控制

银行提高消费贷额度的举措,与近期相关政策密切相关。金融监管总局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消费贷额度上限扩容能满足大额消费需求,但银行需在风险管理与业务拓展间取得平衡。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认为,提高信贷额度上限能迎合消费者对高金额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促进产业链增长。长期看,需关注资金流向,防止挪用,银行应灵活加强风险控制。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