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存款利率下调趋势持续,负债结构调整成关键
AI导读:
近日,国内部分中小银行,特别是村镇银行继续下调存款利率。多家银行已大幅调降存款利率,国有大行的大额存单利率普遍在2%以下。息差收窄是驱动存款利率继续走低的关键因素。此外,随着存款利率的下行,存款流向也在发生变化,未来村镇银行存款增量将更加艰难。
近日,国内部分中小银行,特别是村镇银行,继续下调存款利率。这一趋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自4月以来,众邦银行、遂平中原村镇银行、兴宁珠江村镇银行等多家银行已大幅调降存款利率。例如,兴宁珠江村镇银行原来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的整存整取利率分别降至1.50%、1.60%、1.55%,甚至低于国有大行水平。
目前,国有大行的大额存单利率普遍在2%以下,如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的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均较低。这一背景下,存款利率的下行对银行和客户来说已非新鲜事。
早在4月初,就有江苏一家城商行的零售负责人表示,将会再次调降利率,尤其是长期存款利率,而一年期、两年期的存款可能会上调。这一调整旨在减少高息长期负债,增加低息短期负债,调整负债结构。
息差收窄是驱动存款利率继续走低的关键因素。多家大行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降低负债成本是今年重点关注的事项之一。农业银行董秘刘清和交通银行副行长周万阜均坦言,2025年银行业的净息差承压。
除了降息以外,调整存款结构也是银行必须面对的问题。根据东北证券统计,截至2024年底,定期存款总规模同比增长7.28%,占总存款比例为59.03%。定期化程度继续加深,但进度放缓。
随着存款利率的下行,存款流向也在发生变化。记者调研发现,一季度不少银行存款规模稳定,客户对银行的品牌认可度变得更为重要。然而,对于村镇银行来说,未来的存款增量将更加艰难。
此外,随着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行,存款资金从银行流向非银产品的概率逐步提升。当非银产品收益形成显著优势时,资金会从银行体系向非银产品迁移。尽管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存在波动,但收益体感高于银行存款。
然而,进入二季度后,由于非银固收类产品与定期存款的收益差距趋于收窄,负债搬家可能会阶段性回摆。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