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度商业银行主体评级报告发布完毕,中小银行通过改革重组实现“减量发展”,评级下调数量减少。但部分银行仍面临信贷资产质量下行、资本水平低于监管要求等问题,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

中经记者郭建杭北京报道,截至8月1日,2025年度商业银行主体评级报告已发布完毕。近年来,中小银行通过改革重组实现“减量发展”,银行主体信用评级下调数量减少,2025年仅有4家银行主体信用等级下调。

联合资信金融一部指出,级别被下调的中小银行普遍面临信贷资产质量明显下行,将直接侵蚀经营安全垫,削弱经营稳定性,威胁经营可持续性,影响偿债意愿和能力。

有效管控存量风险

评级公告显示,平遥农商行、榆次农商行、常德农商行、花溪农商行在年内被下调主体和债项评级。梳理评级报告可知,级别被下调的原因都涉及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下滑,但各家银行也面临个体性的问题。

具体来看,中诚信国际公告中指出榆次农商行评级下调原因为不良贷款增长快且不良率高,同业和金融投资风险资产尚未出清等。联合资信公告中指出,平遥农商行存在较大的客户贷款集中风险,信贷资产质量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等。东方金诚发布跟踪评级报告指出,花溪农商行的评级贷款行业集中度及客户集中度也处于较高水平,常德农商行则面临资产质量承压等问题。

对于银行资产质量下滑问题,银行方面通过开展集中清收专项工作加以改善。但目前来看,清收处置不良资产仍面临挑战。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飒指出,目前银行在面临不良贷款问题时,会先尝试直接催收、债务重组等方式,当这些方式无法有效解决问题时,会选择法律途径。但是,目前司法处置变现难度日益加大,抵押资产经司法拍卖可能无人竞买。

摒弃粗放发展模式

从资本充足性来看,4家评级被下调的银行都面临资本水平低于监管要求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部分银行已连续几年出现营业收入下滑、净利润亏损、资本内生不足以及不良率较高等问题,评级机构此前已识别风险,但仍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改善。

联合资信金融一部方面指出,商业银行属于顺周期行业,中小银行客群抗风险能力弱,其信用风险从“潜在隐患”到“实际违约”通常需要较长时间。即使商业银行收紧信贷和调整展业策略,存量风险仍会持续暴露。且在当前环境下,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主要通过盈利留存的方式实现资本内生,进一步增加了商业银行短期内改善自身经营风险的难度。

Wind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加速推进,中小银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分类化解风险。对于财务状况仍面临压力的中小银行,联合资信金融一部方面建议摒弃粗放发展模式,整合梳理风险项目,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等。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