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银行信用卡业务报告揭示国有行与股份制银行信用卡贷款规模分化,行业整体面临卡量规模收缩、交易规模下降、不良率上升等问题。银行纷纷调整业务布局,探索产品策略,力求破局。同时,银行多措并举应对挑战,如调整业务模式、推进场景化建设等。

伴随A股上市银行2024年业绩报告陆续出炉,各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规模态势及转型升级路径逐渐清晰。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分析14家银行2024年年报中的信用卡数据,揭示了信用卡业务的现状与挑战。

在信用卡贷款规模方面,国有大行与股份制银行呈现分化趋势。8家银行信用卡贷款规模同比增长,其中6家为国有行,市场份额持续扩张;而6家股份制银行中,仅招商银行和浙商银行实现增长,其余均有所下降。特别是建设银行,成为全国首家信用卡贷款规模破万亿的银行。

然而,行业整体却面临信用卡卡量规模收缩、交易规模下降、不良率上升等问题。随着市场饱和和消费信贷产品的多样化,信用卡业务遭遇“拐点”。银行纷纷调整业务布局,探索产品策略,力求破局。

从具体数值看,信用卡贷款余额增长最快的国有行中,农业银行表现突出,一年时间扩张超1500亿元。而不良贷款率方面,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上升,资产质量承压。

股份行中,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较高,但变动趋势相反。此外,信用卡逾期情况依然严峻,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同比增长26.32%。

在市场饱和和消费信贷产品火热的双重挑战下,信用卡卡量规模和交易规模均出现收缩。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等银行的信用卡在册卡量和发卡量均有所下降。同时,各银行信用卡消费额也在下降,非息收入和净息差受到影响。

面对困境,银行多措并举“破冰”。如交通银行将信用卡业务模式由集中直接经营改为分行属地经营,纳入手机零售业务统一经营。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则在业务策略上积极调整,推进场景化建设,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

此外,建设银行把握国家政策契机,联合热门行业头部商户,服务百姓日常消费及分期需求。招商银行则持续推进高质量获客策略,加强资产组织能力,通过模式创新助力业务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