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上市银行2024年年报发布,信用卡业绩分化加剧,存量规模缩减,交易规模下降。银行加快业务战略调整,推进风控升级,强化组织架构重整。未来,信用卡业务将迎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阶段。

近日,随着上市银行2024年年报陆续发布,作为消费金融主力军的信用卡业绩分化加剧。从业绩表现看,2024年银行信用卡存量规模大幅缩减,交易规模也全面下降,不少银行出现两位数跌幅。同时,银行信用卡透支余额增长分化,部分银行逆势上升。

商业银行在加快业务战略调整,推进风控升级、不良资产“甩包袱”的同时,不断强化组织架构重整,实现管理模式的变革。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市场需求饱和,信用卡业务放缓。2025年以来,伴随中国经济向好,消费市场回暖,银行信用卡业务将迎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阶段。

贷款余额涨跌分化

上市银行年报显示,2024年银行信用卡数量及交易额普遍下降。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信用卡流通户数同比下降。资深信用卡专家董峥表示,银行大范围清理信用卡“睡眠卡”,叠加市场需求饱和,新增发卡量缩减,导致银行信用卡存量规模明显下降。

去年以来,商业银行接连发布账户清理公告,清理长期未交易且未销户的账户。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同比下降5.14%。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信用卡业务已从“跑马圈地”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增速放缓是自然现象。

信用卡业务放缓,但放缓是为了更好地防范风险,也是银行的主动选择。同时,银行信用卡交易规模也下滑。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信用卡交易额同比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在信用卡交易规模普遍下降的背景下,透支余额涨跌不一。招商银行信用卡透支余额同比增幅1.28%,平安银行同比降幅15.4%。董峥强调,交易规模缩减的情况下透支余额上升,银行信用风险可能加大。

惠誉博华副总监王欢指出,2022年下半年以来,银行信用卡贷款规模增长乏力,市场整体增速维持在零左右,叠加宏观经济下行,居民收入增速放缓,高风险借款人数量增长、偿债能力恶化,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比上升,2024年末达1.42%,为近7年最高。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1239.64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1.43%。

策略调整风控升级

加快业务发展策略调整、加强风险管控,成为银行信用卡业务重点。招商银行在年报中指出,将坚持价值获客导向,审慎安排风险策略,推动信用卡业务稳健发展。

中国银行也表示,秉承稳健的风险管理偏好,加强风险监控与预警,创新形成信用卡全域风险管理地图。

平安银行明确,升级风险管控策略,强化全流程风险把控。同时,银行纷纷加强信用卡存量业务风险处置力度。银登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涉及金额达1583.5亿元。

兴业研究指出,出表不良资产可优化银行资产结构、释放资本占用。随着信用卡不良转让业务规模扩大,未来银行短逾期天数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将增多。

此外,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处置不良资产的力度也在增强。王欢表示,自2016年以来,银行通过证券化方式处置的信用卡不良贷款规模逐年攀升,2024年同比增长5.9%至2013.2亿元。

王欢指出,信用卡不良率仍面临上行压力,预计今年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方式处置的信用卡不良贷款规模将增长。

兴业研究还指出,银行在开展信用卡业务经营调整的同时,信用卡业务回归分行是不少银行近年来经营转型的共性特征。广发银行信用卡牡丹江分中心终止营业后,属地信用卡业务将由牡丹江分行主导。

记者查询发现,从2025年1月至今,已有3家股份银行12个信用卡分中心获批终止营业,信用卡业务回归分行的经营模式转型步伐加快。

董峥认为,信用卡分中心裁撤是业务回归分行实现属地化管理的模式转变。一方面,传统发卡模式难以为继,需转变运营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分行网点能更全面地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

某银行信用卡业务人士指出,当前调整是战术性收缩,本质是资源投入区域结构和方式优化,推动银行整体零售转型。

银行信用卡业务也越来越注重存量客群的精细化运营。随着各项“提振消费”政策落地,信用卡业务进入新阶段。

苏商银行研究员杜娟表示,消费金融是提振消费的重要助力,信用卡业务是银行开展消费金融的重要抓手。政策支持会加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通知提出,探索开展线上开立和激活信用卡业务,利好信用卡业务。

杜娟认为,消费市场增长将带动信用卡支付结算、透支信贷等业务增长。同时,新型消费机遇也将为信用卡业务提供发展空间。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