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加大信贷力度,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中小银行作为服务民营经济的关键力量,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创新信贷模式,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湘潭农商银行和北京银行的案例展示了信贷支持对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田耿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指出,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这明确传达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积极信号。
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根据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9月末,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占比已超过企业总数的96%,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中小银行作为服务民营经济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依托区域经济特色,不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精细化资源配置,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后盾。
信贷投放力度显著增强
湖南旺坤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成志坚在获得湘潭农商银行500万元授信后表示:“这笔钱来得太及时了,有效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压力,保障了生产链的稳定运营。”湘潭农商银行通过及时提供贷款支持,助力该企业实现了产能扩张,并成长为湖南省内知名企业及国家级高新企业。
湘潭农商银行始终靠前发力,优化配置资源,加大信贷投放,提升服务质效,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该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已达71.49亿元,累计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328家,服务民营企业数量超过7000家。
在政策引导和金融力量的共同推动下,民营企业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前景广阔。银企合作不仅促进了中小银行赋能民营实体经济,也为共赢发展树立了典范。
创新信贷模式,助力科技创新
中小银行在支持传统产业的同时,还积极创新贷款模式,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投入。上海某民营上市科技企业成功获得北京银行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业务支持,并购贷款占交易价款的77.46%,期限长达10年,成为北京银行首单落地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业务。
北京银行通过信贷资源倾斜、政策工具叠加等金融服务“组合拳”,不断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感,破解融资难题。该行还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以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赋能,优化营商环境,转变服务模式,推动传统贷款业务升级,不断提升民营企业金融获得感。
中小银行通过“精准营销+流程优化+产品创新+科技赋能”的四维联动模式,构建服务民营经济的全链条体系,进一步推动融资成本下降,深化重点领域支持,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中小银行需深化数字化转型、强化政策协同、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实现金融资源与民营经济的深度融合,与民营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强调:“金融行业必须进一步优化服务,全力支持民营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