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房地产市场正呈现持续向好态势,并逐步向结构性止跌回稳方向发展。各项房地产指标跌幅收窄,市场结构优化、品质提升。未来,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建议减负、配套、加力和挖潜。

  中新网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庞无忌)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16日在北京参加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举办的“2025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时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正呈现持续向好态势,并逐步向结构性止跌回稳方向发展。

  从总量数据看,各项指标跌幅收窄趋势明显。自去年10月份以来,房地产各项指标跌幅持续收窄。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额、销售面积、新开工项目、房地产企业到位资金及个人抵押贷款等指标跌幅均明显收窄。

  从结构层面分析,房地产市场呈现出结构优化、品质提升的趋势。一线城市整体表现良好,一季度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0.6%,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二线城市改善性需求得到释放。从品质角度看,优质房源的销售量价增长显著。此外,一季度土地市场明显升温,溢价率大幅回升,反映出市场正在持续向好。

  这一积极变化得益于楼市的四大决定性因素形成良性循环。一是房地产自身指标改善,跌幅收窄;二是政府出台一系列增量政策,宏观经济环境向好;三是市场预期逐步恢复;四是楼市负向循环被打破。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为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正向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倪鹏飞指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为实现这一目标,他提出了四方面建议:减负、配套、加力和挖潜。

  针对购房者,他建议进一步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并考虑将房贷与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相结合,以减轻购房者负担。

  “好房子”的配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倪鹏飞认为,当前楼市仍存在供需错配问题,市场对“好房子”的需求较大,但供给相对不足。因此,提升“好房子”的供应量对带动投资、扭转价格、促进销售、提振信心及满足高质量生活需求等方面都具有积极影响。此外,“好房子”周边的公共服务配套、土地拍卖及资金供给等方面的改善也对楼市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政府应加大收购存量商品房力度,将其转化为保障房。多地已提出相关政策。他建议建立机制,提高各方积极性,降低道德风险。

  通过注入优质资源激发购房潜力。倪鹏飞指出,从储蓄率等数据看,目前市场需求仍有相当规模。如何激发购房潜力,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充分利用其优质公共服务的规模效应。例如,将优质教育资源、养老资源与购房需求相结合,是出清市场、实现止跌企稳的潜力所在。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