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政策效果待深化
AI导读:
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在政策与供需结构调整下呈现止跌回稳特征,销售端跌幅收窄,热点城市房价企稳。但4月以来市场热度回落,回暖基础尚不牢固。政策效果待深化,地方政府需继续因城施策。
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在政策持续发力与供需结构调整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出“止跌回稳”的阶段性特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尽管行业面临开发投资下行、城市分化加剧等挑战,但销售端跌幅收窄、热点城市房价企稳、二手房市场活跃度提升等信号,为市场注入了信心。房地产市场的这些积极变化,正是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的体现。
《中国经营报》记者观察到,4月以来市场热度有所回落,市场回暖基础尚不牢固,业内人士建议地方政府继续因城施策,以保持市场稳定。
城市分化延续
一季度,楼市分化加剧。上海、杭州、深圳等热点城市房价领涨,成都、南京等新一线城市成交量显著回升。这些城市凭借人口流入、政策支持及改善需求积累,成为楼市复苏的“排头兵”。而三、四线城市因同质化竞争、人口外流等因素制约,仍处于筑底阶段。
房价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增至24个。其中,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1%,连续四个月回升,上海、深圳领涨;而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持平,三线城市下跌0.2%,跌幅收窄。
对于一线城市复苏,专家指出,政策精细化调控与区域供应错配是关键因素。相比之下,二、三线城市受库存压力影响,仍以“以价换量”为主。
二手房方面,3月70城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跌0.2%,跌幅收窄。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由跌转涨,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分别上涨。二手房成交占比持续提升,一季度重点城市二手房交易占比达65%。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分析称,二手房市场的回暖源于购房者加速入市的心态变化。此外,“卖旧买新”置换链条的打通,以及老旧小区改造政策的推进,进一步激活了二手房市场的流动性。
改善型需求释放成关键
销售端企稳回升的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3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9%。施工面积下降9.5%,房企竣工意愿强于新开工。
对此,分析师指出,当前房企投资信心不足,开发端回暖滞后于销售端。施工面积收缩反映出房企对非核心城市项目持谨慎态度。
土地市场热度向重点城市集中,开发商拿地策略转向“精准聚焦”。重点城市通过优化土地出让模式、提高住宅设计标准,吸引开发商补库存。
据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期明确提高住宅层高标准等政策,推动“好房子”项目加速入市。改善型需求成为市场稳定器,高品质项目去化率显著优于刚需盘。
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同比分别下降3.0%和2.1%,跌幅收窄。销售金额跌幅小于面积,反映出改善型房源占比提升。
这一变化标志着开发商“以价换量”策略的退潮。当前市场更依赖高品质项目支撑价格。
分析师强调,供给侧改革是行业转型的关键。“好房子”项目不仅满足改善型需求,更通过产品创新倒逼市场升级。
政策效果待深化
3月“小阳春”行情主要由春节后需求集中释放驱动,但4月以来市场热度已回落。安居客数据显示,3月下半月百城二手房找房热度指数同比下跌。
对此,专家建议地方政府继续因城施策,优化限购、信贷等工具,以巩固市场回暖基础。
3月《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并提及多项房地产内容。同时,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等部门也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土地储备和房地产市场发展。
随着房地产供需两端政策加快落实,叠加“好房子”项目供给增加,预计核心城市市场将继续修复。土地市场修复也将对投资开工修复形成支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