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全面更新住宅设计规范。新规涉及层高、电梯配置等多个方面,有助于提高住房舒适度,推动住宅产品迭代升级。同时,房企积极践行新规要求,打造未来“好房子”新标准。

从筒子楼到电梯房、从住房短缺到“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40平方米”,我国住房市场经历飞速发展的几十年后,当前居住需求的主要矛盾正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新时期新阶段,大众对真正的“好房子”有了新期待,对未来居住空间有了更多想象。

日前,国家标准的《住宅项目规范》发布,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对2011年版本的《住宅设计规范》进行了全面更新。这一变革旨在提升住宅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住宅的需求。各地也在积极出台个性化政策,如浙江细化住宅层高标准,贵阳针对地形特点进行优化。

房子将更宽阔、更安全、更适老,是当前住宅底层标准的发展方向。个性化、创新性的产品不断涌现,如“高得房率”、超大飘窗、空中花园等设计,为新房市场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居民改善住房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行业变革之际也面临诸多挑战。楼房建设标准提高后,成本会否体现在房价上?大飘窗、露台等设计趋势有何优劣?针对刚需、改善、豪宅等购房人群,未来的“好房子”将如何呈现?这些问题亟待厘清。

《住宅项目规范》的发布为“好房子”建设提供了底层标准。新规涉及层高、电梯配置、隔音降噪、无障碍设施等多个方面,且部分要求从“建议”升级为“要求”。这将有助于提高住房舒适度,推动住宅产品迭代升级。

新规还体现了政府对行业规范和提质的决心。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表示,新规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促进行业企稳。同时,各地也需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践行新规。

房地产“止跌回稳”的过程中,“好房子”建设被提上日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曾表示,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技术等应用到房屋建设中去,引导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从过去注重速度、数量转向追求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

随着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人们对居住舒适度有了更高追求。房企在提升住宅质量的基础上,还十分重视社区打造、物业服务、智慧住宅、绿色环保等。多家房企发布“好房子”战略,积极践行新规要求。

然而,新房市场变革之际也涌现出一批新兴住宅,如“第四代住宅”。这类楼盘以垂直绿化、空中庭院、超高得房率为特点,实现“户户有花园,层层有庭院”。虽然设计创新,但在现实中也面临不少考验,如立体绿化的维护、外立面统一协调性等难题。

总体来看,无论是刚需、改善还是豪宅群体,未来的“好房子”都应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进行精细化设计。随着住房建设标准的提升,短期内房企研发和建安成本或有所增加,但长期来看,智能建造技术的普及和供应链的优化将有助于对冲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