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新版《住宅项目规范》,要求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等。新版规范将提升居住品质,但建筑成本增加是否会导致房价上涨引发关注。专家表示,建筑成本提升不等同于房价上涨,且对存量在售项目影响有限。

3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新的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简称“规范”),明确规定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得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需设置电梯,并提高了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户门及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以及阳台等临空处栏杆的高度。该规范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此次规范的出台标志着住宅技术标准的迭代升级,被视为住宅项目的“底线要求”。然而,新版规范的实施引发了广泛关注,人们普遍关心其是否会增加建安成本,进而引发房价上涨。

建筑成本提升不等同于房价上涨

事实上,从2019年至2022年,住建部曾先后三次发布《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历经多次修改后才得以正式发布。以住宅层高为例,新版规范将层高由现行的2.8米提升至不低于3米,卧室/起居室净高也相应提高。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对居住品质的重视,也对房企的资金实力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指出,层高提升为房企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空间,有助于提升项目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然而,建筑成本的增加也不可避免。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也认为,新版规范中的层高提升、隔声性能提高等措施可能会增加建筑成本。但随着智能建造水平的提升和新技术的应用,这些成本有望得到控制。因此,不能单纯从层高提高就断定房价会上涨。

对存量在售项目影响有限

那么,新版规范的出台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何种影响呢?李宇嘉认为,随着刚需人群转向二手住房和租赁市场,新房市场逐渐向改善型住房需求靠拢。许多改善型产品,特别是低密度项目,已经开始试行3米层高,并在隔声、降噪、安全等方面加大投入。因此,新版规范对这类产品的影响有限。

根据调研,当前新房购买人群主要是改善型需求者,他们对居住品质、配套等要求更高,愿意为高品质支付更高价格。李宇嘉指出,新规范的导向是提升居住消费体验和福利,只要在层高、隔声、降噪、安全等方面切实为购房者考虑,适度提高价格也是可以被接受的。同时,由于新规范是底线指标,对所有购买新房的人群都是利好,而对市场上已经面世的改善型住房影响有限。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