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住宅项目规范将于2025年5月1日起实施,强调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提升住宅建筑层高、电梯设置等标准,并新增智能化要求,旨在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求,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张芗逸

3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 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据悉,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新规范强调,住宅项目建设应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发展目标。同时,新规范在住宅建筑层高、电梯配置、墙体及楼板隔声性能等方面均提升了标准,并首次加入了住宅项目建设智能化要求。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指出,新规范的出台标志着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构建中的一项关键制度的确立。通过规范标准引领供给创新,将切实提升居住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居住的需求。优质供给的入市也有望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

提升住宅底线标准

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建设“好房子”已成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关键一环。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求,完善相关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新规范将‘好房子’的四大标准——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纳入目标体系,这充分显示了国家对住房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关注和支持。基于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发展的新变化,特别是针对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国家持续进行了制度的调整和优化。”严跃进表示。

从具体修订内容来看,新规范明确规定,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得低于3.00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3月9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透露,正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并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住宅的层高标准提高至不低于3米。

据悉,多地已在此之前调整了住宅层高标准。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今年2月印发的《河南省住宅品质提升设计与建造技术导则》规定,住宅层高不宜小于3.1米;设有地暖、管道式新风或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的住宅,层高不宜小于3.15米。

“新规范是住宅项目的底线要求,当前已有不少地方的执行标准高于现行规范。”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提升住宅层高底线标准是新规范修订的重要指标,对房企而言,层高的提升为产品创新提供了更大空间,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项目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范在“建筑设备”部分新增了“智能化”章节,提出了公共移动通信信号应覆盖住宅建筑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内,以及新建住宅项目智能化系统设备用房和室外地下智能化系统管道应与住宅项目同步铺设等要求。

严跃进认为,此次新增“智能化”章节,充分体现了新规范对好房子“智慧”要素的融入,规范实施后将有效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

满足高品质住房需求

《公告》明确指出,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所有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曹晶晶表示,新规范不仅是住宅技术标准的升级,也为“好房子”建设提供了指导,通过强制性规范和市场引导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未来,房企需围绕“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目标,在成本管控、产品设计、技术适配、市场定位等方面提升自身能力,打造“好房子”产品,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上新建商品房的受众主要为具有改善性住房需求的购房群体。这部分人群对居住品质、配套、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较高,但市场上能够满足其需求的房源相对较少。新规范的发布将提高住房供给的底线标准,随着新房市场供给向配套完善、品质优越、服务良好、功能先进的“好房子”靠拢,将为改善群体提供更多选择,从而进一步激发改善性住房需求,打通从刚需到改善的住房消费链条。

严跃进也认为,新规范的实施将有助于去库存和房屋销售工作。随着购房者入市积极性的提高,叠加各项利好购房政策,将更好地提振房屋交易行情。这也将有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