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一线城市开始全面探索房票安置制度,深圳、广州等城市已相继发布相关实施方案。房票制度作为创新的安置模式,有助于提升安置效率、释放购房需求,并加速存量住房库存去化。一线城市推行房票制度效果明显,将成为今年各地重点推广和落实的重要工具。

  如今,各地在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的安置模式,其中房票安置和以购代建安置等模式备受瞩目。房票这一曾被视作二三线城市的“实验”项目,如今已在一线城市全面“启动”。

  近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了《关于规范城市更新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多元化安置补偿,并“建立房票制度,探索城市更新项目补偿安置的多元化路径”。这一举措标志着房票制度在深圳的正式落地。

  记者梳理发现,广州在房票探索方面走在一线城市前列。2024年初,《广州市房票安置实施方案》经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荔湾区率先在石围塘旧城改造项目中试点推进房票安置新模式。随后,北京和上海也相继发布了房票安置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和首张房票。

  “房票”是指在实施城中村改造时,将被拆迁人的房屋安置补偿权益货币量化,并由区政府指定单位出具给被拆迁人,用于在特定时间、地域和范围内购置商品房(包括住宅、非住宅房源和政府持有房源)的凭证。

  房票安置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22年,郑州就率先出台了系统性的房票安置办法。近年来,多地结合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等工作,将房票制度纳入其中,不仅提升了安置效率,还发挥了释放购房需求、加速存量住房库存去化的作用。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仅2024年,全国就有超过90个城市(区)将房票制度纳入拆迁安置工具箱,标志着该政策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随着各地城市更新范围的扩大和楼市去库存的紧迫性增加,房票安置作为去库存的手段,其效果愈发显著。业内观点认为,房票成为政府统筹房源的市场化工具后,有助于减少安置房建设的财政支出。与二三线城市相比,一线城市推行房票制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效果更为明显。

  记者采访深圳一些城中村的拆迁住户发现,他们对房票的认知相当于“异地回迁”,部分住户仍希望回迁到原址。然而,出于降低拆迁风险的考虑,他们对房票的接受度逐渐提高。

  在房票安置的实施过程中,要想实现效果最大化,仍需解决诸多问题。最终的效果也取决于被拆迁户和房企的接受度,因此相关部门仍需加强宣传和引导。

  不过,一线城市开始探索房票制度,释放出积极信号。这意味着房票将成为今年各地重点推广和落实的重要工具,为城市更新和楼市去库存注入新的动力。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