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定调楼市:稳住楼市,推动行业新模式发展
AI导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着墨颇多,提出短期去风险、长期推进行业发展新模式的思路,明确“稳住楼市”目标。多位学者在北大光华两会后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会上分享了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与未来,提出需政策持续提振,推动相关领域改革,有效盘活存量资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相关内容着墨颇多,体现了短期去风险、长期推进行业发展新模式的思路。“稳住楼市”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年内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目标。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以及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建设“好房子”等方面。
如何解读今年两会释放出的关键信号?近日,北大光华两会后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会上,多位学者围绕“宏观经济与政策协同”“结构转型与民生保障”“金融改革与创新实践”等主题进行了分享,重点讨论了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与会学者指出,目前房地产市场企稳尚需时间,仍需政策持续提振。在风险化解过程中,需同步推动地方政府考核机制等领域的改革。
市场仍需增量政策提振
“2025年前两个月,宏观经济稳步增长,但新旧动能表现分化明显。”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颜色表示,高技术产出和投资增长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而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增长乏力,消费需求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自2024年9月政治局会议明确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以来,一系列利好政策陆续落地,房地产市场预期进一步改善。然而,房企资金和运营仍面临较大困难,行业全面好转仍需时日。
颜色展望2025年时表示,我国宏观经济仍需增量政策提振,宏观政策应加大创新力度,优化房地产收储政策执行机制,将以旧换新补贴应用到餐饮、文旅等服务业,并加大生育补贴力度。
财政政策需加快落地节奏,货币政策也应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有效盘活存量资产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峥指出,历经30年大规模投资建设,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是周期性与结构性问题交织的结果。
结构性问题主要体现在项目投融资错配、过度投资等问题集中暴露,以及房地产风险、地方债风险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深度关联、相互影响。
张峥建议,需推动相关领域改革与创新,以市场化手段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如组建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市场化持有型房地产投资基金,收购存量资产,拓宽盘活对象,发展市场化长租房和养老社区,并推动多层次REITs市场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