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推广“好房子”有助于住房供给侧改革,满足多样化居住需求。政府支持房企打造样板,通过技术规范提升建设水平。技术规范优化小区空间布局,提升城市活力,补充公共服务功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是群众的期待,也是企业顺应房地产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必要选择。推广“好房子”不仅有助于住房供给侧改革,还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居住需求。在推广过程中,政府支持房企打造“好房子”样板,并通过优化土地拍卖、地块计容规则以及套型要求推动建设。同时,技术规范在“好房子”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期,多个城市出台了推动“好房子”建设的技术规范或技术导则。北京市在《北京市高品质商品住宅设计导则(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布了《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这些技术规范明确,通过阳台、饰面层部分面积不计入容积率,能适度提高“得房率”,降低购房成本,提升购房者积极性。例如,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和140平方米的户型,“得房率”可从80%提升至约90%。

  “好房子”建设还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城市活力,补充基础公共服务功能。根据技术规范,住宅建筑底层可设置架空层,作为小区公共通道和活动空间。同时,邻里共享公共空间、风雨连廊等设置,将营造多样化生活场景,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一老一小”人群的公共空间和功能模块。

  此外,技术规范还优化了小区空间布局,提升小区形象品质。通过建筑高度弹性管控,引导形成高低错落的城市天际线,丰富城市空间形态。

  以技术规范引领“好房子”建设,有助于统一新建住宅的审批标准和管理尺度,引导高水平规划建设。未来,还需进一步提高全国住宅建设标准,构建支持住房品质提升的制度体系,推进老旧住宅更新改造,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长期来看,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