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链家“房客分离”模式创新 提升楼市交易效率
AI导读:
上海链家试点并推广“房客分离”服务模式,通过经纪人专业化分工,为买卖双方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服务,以适配日益多元的购房需求,提升楼市交易效率。
随着上海楼市持续向好,服务模式创新成为提升交易效率的关键。在申城一二手房成交创近年同期新高、市场活力稳步释放的背景下,上海链家日前试点并推广“房客分离”服务模式,通过经纪人专业化分工,为买卖双方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服务,以适配日益多元的购房需求。
楼市回暖奠定基础服务升级需求凸显
2025年上半年,上海楼市交出亮眼成绩单。据上海链家研究院数据,全市一、二手住房累计成交13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其中二手房成交11.6万套,同比增幅达24%,创2022年以来同期新高。从月度表现看,“金三银四”呈现显著“小阳春”,3月二手房成交2.67万套,为2021年3月以来单月最高,5-6月亦保持在1.5万套荣枯线以上的平稳水平。
价格方面,市场呈现“稳中有升”态势:自去年“沪七条”实施后,二手房价格指数累计上涨1.3%,新房价格指数上半年环比累计上涨2.7%。结构性特征尤为突出,300万-500万元刚需盘与1000万元以上改善盘交易活跃,144平方米以上大户型成交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7%,陆家嘴、新天地等核心区域次新房价格保持坚挺,显示出市场对高品质房源的旺盛需求。
上海链家研究院负责人李根表示,当前市场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内生动力支撑”,尤其改善型需求占比提升,对经纪服务的专业性、透明度提出更高要求。“购房者不仅关注房源信息的真实性,更期待精准匹配与高效沟通;业主则希望房源得到精细化维护,缩短成交周期。”这一背景下,“房客分离”模式的推广成为行业服务升级的重要探索。
“房客分离”模式落地专业化分工破解传统痛点
所谓“房客分离”,即经纪人明确划分为房源端与客源端两大序列:M序列(店经理)默认负责房源端,专注于房源实勘、价格动态跟踪、业主需求响应等维护工作;A序列(经纪人)聚焦客源端,提供购房咨询、带看匹配、交易流程协助等服务。若需跨序列切换,需满足单量标准并通过竞聘或申请,确保分工的稳定性与专业性。
相较于传统“一人服务双方”的模式,新机制通过三大调整提升服务质量:一是房源端经纪人完全脱离获客环节,集中精力深耕房源维护,例如对核心区域次新房增加实勘频率,实时更新房屋状态;二是通过绩效调整(成交占比从45%提升至53%),引导经纪人重视业主服务,缩短房源挂牌至成交的周期;三是客源端经纪人可更专注分析客户需求,结合市场数据(如300万-500万元刚需盘、1000万元以上改善盘的成交特征)提供精准匹配建议。
“过去带看时既要兼顾业主报价预期,又要平衡客户心理价位,难免顾此失彼。”一位切换至客源端的经纪人汪先生表示,分工后能更专注倾听客户对户型、学区、通勤的具体需求,结合链家数据库快速筛选适配房源,带看效率提升约30%。而房源端经纪人张小姐则反馈,对业主的沟通周期从每周1次缩短至每3天1次,能及时捕捉价格调整信号,推动房源“以价换量”或“优质优价”成交。
适配市场多元需求助力交易效率提升
从当前市场反馈看,“房客分离”模式与上海楼市的结构性特征高度契合。对于总价1000万元以上的改善型交易,房源端经纪人可深度挖掘房屋附加值(如装修品质、社区配套),形成详细的“房源档案”;客源端经纪人则针对客户的决策逻辑,提供政策解读(如“沪七条”后税费测算)、资金规划等增值服务,促进交易达成。
而在300万-500万元的刚需市场,分工带来的“信息透明”更受青睐。刚需客户普遍关注房源真实性与性价比,客源端经纪人可依托房源端提供的“历史成交对比”等数据,消除客户顾虑;业主则能通过房源端经纪人获取同小区实时成交数据,合理定价,避免“盲目挂牌”导致的成交周期过长。
上海链家线上运营部负责人李玉玉表示,随着模式试点范围扩大,将进一步通过技术工具优化两端协作,例如上线“房源-客源”智能匹配系统,实现信息实时同步。在楼市持续回暖的背景下,专业化分工不仅能提升单个交易的效率,更将推动行业从“信息中介”向“服务中介”转型,为购房者与业主创造更透明、高效的交易环境。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