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加速存量土地收储,专项债助力房企资金回笼
AI导读:
近期,多地政府加速推动存量土地收储,涉及土地总面积超680万平方米。此轮收储不仅限于住宅用地,还包括商办、工业用地等。专项债收购闲置存量土地成为关键举措,有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促进房企资金回笼。
蓝鲸新闻 2月13日(记者崔陆鹏) 近期,多地推动存量土地收储。据中指院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1日,佛山、惠州、珠海、中山、江门等城市公告中涉及土地总数量超160宗,土地使用面积超680万平方米,拟收购价格合计超350亿元。
从其统计数据来看,此轮收储并不局限于住宅用地,还包括住宅、商办、工业等其他类型用地,其中住宅用地占比超过50%,商办用地占比超30%,工业用地占比超10%。
“从各地块的成交时间来看,八成集中在2020-2024年,特别是2021-2023年成交的,最早成交时间则可追溯至2012年。”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介绍,收储对象而言,绝大多数为地方国企,保利、华润、华侨城、华发等企业有部分地块进入名单。
某华南房企市场负责人告诉蓝鲸财经,他所在的房企也跟地方政府商谈过收储,但因债券结构相对复杂,目前并没有达成。
“目前收储地块主要是来自央国企和城投公司,一方面在于国企城投地块资产负债关系较为清晰,另一方面民企地块很多在抵押状态,或有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甚至是司法纠纷,不符合收储条件。”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称,并非只选国企地块,民企地块符合条件,或也会被收储。
另一总部深圳的民营房企内部人士则向蓝鲸新闻透露,据他所知,此次收储的地块价格普遍低于当初出让价,折扣多在6至9折之间;企业当初拿地后,多以用于开发或作抵押贷,尚未开发、且没有债权关系的土地并不多。
前述土地被收储后,据李宇嘉介绍,可能暂时储备,也可能修改规划条件再出让,且出让给原企业,还可能会改变土地用途,比如做保障房、公共用途等。
值得注意的是,土地被收储后,房企退出机制也有不同。
1月,金茂与湖州政府方面就土地收储订立土地收储协议,将手中的4幅地块交由湖州南太湖管委会收储,总代价为7.81亿元。一位接近中国金茂的人士告诉蓝鲸新闻,现金补偿将分三期进行,预计将在2年内完成。
也有房企在退地后,补偿方式为支付等值的应付票据,可在有效期内用于支付指定区域内的土地收购。
“收储闲置土地有助于稳定开发商资金链,推动保交付和拿地开工,进而稳定行业规模并夯实止跌回稳的基础。”李宇嘉认为,这种影响要取决于后续能有多大的收储量释放出来。
“当前绝大多数城市落实专项债收购存量土地的进展仍有待提速,地方收购存量土地依然存在多项难点。经过中指院调研,难点主要包括专项债额度不清晰、调规程序复杂、土地置换利益难协调等;同时,收购价格低,政府和企业协调困难,企业参与意愿低。”对此,陈文静建议,针对收购价格,土地出让时的起拍价可以作为收购价格的重要参考;针对收购标的物,可以限定收购2020年以来的存量土地,以最大化发挥资金效益;针对企业类型,加大对民企的支持力度,促进收回的土地可以形成有效供给,如地方国资:央企:民企占比可设置为35%:30%:35%,部分地区可以将民企的比例提升至40%以上。
陈文静称,专项债收购闲置存量土地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促进房地产市场进入新循环,也是2025年促进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止跌回稳的关键举措,打通各项收储堵点,加快收储节奏,或将是未来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的重要着力点,相关配套政策有望继续完善。
(文章来源:蓝鲸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