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零首付”购房模式悄然兴起,虽然看似降低了购房门槛,但实则隐藏着诸多陷阱和风险。本文揭示了“零首付”购房中的套路,包括他方垫资、高评高贷、偷梁换柱等手法,并提醒购房者需谨慎对待,避免陷入债务危机。

“准现房,零首付,月供仅需3000元”

“买房零首付,可贷款150万左右,配合装修贷……”

近期,“零首付”购房模式在市场中悄然流行,虽然看似降低了购房门槛,但实则隐藏着诸多陷阱和风险。面对这样的购房模式,消费者应如何明辨是非,避免落入陷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特此发出警示,提醒购房者警惕“零首付”购房中的种种套路。

真的实惠吗?实则不然,“零首付”让购房者背负更重负担

市民胡女士因急于购房,在本不具备购房能力的情况下,听从了销售人员关于“零首付”的建议,认为可以先购房再逐步解决还款问题。然而,在实际只支付了数千元的费用后,胡女士便签订了购房合同。

在办理手续过程中,工作人员联系第三方企业,将约20万元首付款通过多个第三方个人账户转账给胡女士,再由胡女士在售房部刷卡向开发商缴纳首付款。而在银行贷款环节,开发商工作人员指导胡女士虚抬房屋总价,从银行贷出高于实际成交价的资金,以覆盖前期垫付的首付款及各项费用。

虽然胡女士成功购房且未支付首付,但每月的还款额却因此大幅增加。由于缺乏后续还款规划,她很快便陷入了房贷逾期的困境。

重庆监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从胡女士的经历可以看出,“零首付”购房模式并未真正解决购房者资金短缺问题,反而可能增加购房和还款的总成本。购房者需要警惕这种看似轻松划算的购房模式,实则暗藏风险。

此外,若银行机构发现首付款来源存在问题,可能会拒绝贷款申请或提前收回贷款。届时,购房者将面临房屋和贷款双重损失的风险,甚至可能涉嫌骗取贷款犯罪。

套路揭秘:高评高贷、签订阴阳合同等手法层出不穷

随着“零首付买房”噱头的频繁出现,其背后的套路也愈发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他方垫资。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中介机构预先垫付首付款,购房者需在短期内分期还款并支付利息与手续费等。

第二,高评高贷。房屋卖方、中介机构等联合购房者做高购房合同价格,向银行贷出更多款项以覆盖首付款。购房者需支付中介服务费并承担更多税费。

第三,偷梁换柱。购房者挪用其他种类贷款款项支付首付款,如消费贷、装修贷或经营贷等。该过程往往伴随伪造虚假交易背景、账户流水等违规操作,存在倒贷接续风险。

官方警示:“零首付”购房风险重重,购房者需谨慎对待

“零首付”购房方式所隐藏的套路和风险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等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购房融资和加强反洗钱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违规提供购房首付融资、首付分期和变相首付垫资行为,同时严禁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等资金挪用于购房。

针对“零首付”购房套路,重庆金融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零首付”购房不可信。购房者应根据自身承受能力办理贷款,切勿盲目跟风。虽然“零首付”购房活动营造出缓解首付款压力的错觉,但实际上购房者仍需以不同形式负担首付款及相关费用。同时,购房者还需承担大量额外支出,如利息、服务费、手续费等,实际成本可能远超银行贷款利息,从而加剧购房者财务压力。

因此,购房者应谨慎对待“零首付”购房宣传,充分考虑自身情况,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获取金融服务。在办理贷款业务时,请认真阅读合同条款,充分了解贷款条件,并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资金。避免陷入债务危机,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图片及原文链接保留不展示,具体来源: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