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投资计划收益率下行,新型基础设施与永续型成新方向
AI导读:
债权投资计划收益率近年明显下行,新备案产品预期收益率平均降至“3%+”。业内人士指出,保险资管需创新破解资产荒,投向新型基础设施、结合资产证券化业务成新思路。永续型债权计划因收益率略高且对资产负债率友好,展现出一定优势。
债权投资计划的收益率,近年已明显下行。
今年新备案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平均已降至“3%+”的水平,而优质资产项目的收益率已跌破3%关口。
整体上,债权投资计划这一业务仍有较大开展难度,融资主体提款较少,部分后续提款时还出现了收益率调降的情况。业内人士介绍,保险资管要以创新方式破解合意资产荒,目前,投向新型基础设施、与资产证券化业务结合是当前的新思路。
收益率跌破3%关口
债权投资计划(简称债权计划)是保险资管机构发行的一类资产管理产品,募资主要来自保险机构,产品设立后所募集资金投向实体项目,过去主要是投向基建、不动产等领域。在过去十多年,向实体经济输入了大量长期资金,也为保险资金提供了长期稳定收益。
收益率“2.97%”“2%多”……近期,券商中国记者从多位保险资管业人士处了解到,已有债权计划产品收益率下破3%关口,再刷新历史低位。
据业内人士介绍,今年以来,新登记的债权投资计划的平均收益率已降至3.6%—3.9%的水平,收益率能达到4%以上的已属于较少者。
而在此前,4%以上是行业债权计划产品普遍收益率水平。据记者了解,2023年的债权计划平均投资收益率在4.6%附近;2024年,平均收益率降至约4.1%附近,仍在4%以上。
纵观过去十年,债权计划的收益率已明显下行。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基础设施债权计划平均收益率为6.61%、不动产债权计划平均收益率为7.25%;2017年,注册债权计划平均投资收益率为5.78%。
2018年,据保险资管业人士介绍,年初的收益率普遍在6%以上,年末基本维持在5.8%。当年业内普遍认为收益率在6%这一关口附近是比较正常的。
2019年,据记者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多数债权计划的收益率降至6%以下,5%的收益率并不罕见。
2020年,公开信息可见的几个债权计划信息显示,大体趋势是围绕5%下行,部分债权计划开始出现4.5%、4.6%的水平。
新型基础设施类收益率略高
尽管整体下行,但投向不同领域项目的债权计划之间,收益率仍有些许差异。
据了解,投向园区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类的债权计划的收益率相对传统领域要高,平均收益率上浮幅度在40个基点左右。
从公开信息看,近年来越来越多债权计划投向了新型基础设施以及新经济业态类项目,包括5G基站、物联网、工业及卫星互联网、数据中心等。
据了解,债权计划收益率高低,具体与融资主体的信用资质、增信状况以及项目投资期限等因素相关,但更与市场整体融资需求相关。
近年来,地产、基建等传统行业进入调整周期且融资明显收缩,加之信贷超额投放和资金面宽松,包括债权计划在内的非标业务受到挤压。而与银行贷款和发债相比,保险债权计划在融资成本上并不占优,部分优质融资人提款节奏较慢。
泰康资产首席执行官段国圣曾撰文分析,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长期资金应当积极探索服务新经济、新产业的路径和模式,特别是聚焦符合经济高质量转型方向、能够发挥保险资金自身优势、具备规模扩张潜力的重资产领域的投资机会,如新能源基础设施、物流地产等。
永续型债权计划有一定优势
保险资管人士介绍,由于债权计划业务模式成熟,且与信托计划、银行贷款等形式比较接近,近年在“内卷化”竞争下难有增量。相对而言,永续型债权计划尚有一定优势和竞争力。
据记者根据保险资管业协会官网信息梳理,近年登记的债权计划中有多只永续型产品。例如,今年上半年登记的包括,太平资本-广州高速基础设施永续债权投资计划(一期)、国寿投资-山东高速建管永续债权投资计划、太平资本-广州高速基础设施永续债权投资计划(三期)等。
去年登记的永续债权计划也包括中保投资-山东能源永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二期)、安联资管-昆山商业用房不动产永续债权投资计划、泰康-宁波轨交基础设施永续债权投资计划、平安-京投公司六号线一期永续债权投资计划、中国人寿-京投公司永续债权投资计划等。
此外,一些债权计划虽然名称中不含“永续”,但期限为“数年+N年”的形式,因此永续型债权计划数量实际会比登记的数量多。
保险资管人士介绍,永续型债权计划对于各方的吸引力在于,对于融资主体而言,通过永续型债权计划融资,属于权益工具方式融资,对于资产负债率指标更加“友好”。对于险资而言,永续型债权计划的收益通常会较同资质的债权计划高一些,也有利于发挥险资长期投资优势。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