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界面新闻报道,截至8月11日,前海财险等5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被评定为C级,面临业务限制、高管薪酬管制等措施,偿付能力不达标影响市场信誉,多家险企已开始采取应对措施。

界面新闻记者 | 曾令俊

险企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出炉!截住8月11日,共有前海财险、安华农险等5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被评定为C。其中华汇人寿已连续13个季度为C。

对于这五家评级为C的保险公司而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业务开展上,会面临诸多限制,以互联网保险业务为例,评级为C的财险公司将无法展业。

有险企资深从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说,偿付能力不达标首先影响的是市场信誉,形成业务发展的恶性循环。

风险管控存在漏洞

风险综合评级作为衡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综合风险的关键指标,分为A、B、C、D四个级别,处于C、D级别的险企则被视为不达标。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对界面新闻记者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要达标,需要同时满足三项要求,任何一项不达标,即为偿付能力不达标。

翻阅五家险企的偿付能力报告,公司治理问题成为反复出现的“通病”。

前海财险作为“宝能系”险企,长期处于波动状态。华汇人寿则陷入另一种治理困局,业务基本停滞。

面临一系列限制

当风险综合评级亮起“红灯”,一系列连锁反应随之而来。评级为C的险企将面临业务限制、高管薪酬管制等措施。

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对界面新闻记者说,风险综合评级为C,可能会影响公司市场声誉与客户信任度,整体经营压力显著增大。

杨泽云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首先面临着监管机构的一系列监管处罚措施。

面对评级压力,多家险企已开始采取应对措施。华安财险成立工作组,有效遏制了经营下滑的趋势。

在中航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薄晓旭看来,保险公司可通过内部治理、风险管理等措施来提升偿付能力。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