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保险资管机构开展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的进程正在加速,今年已有10家机构登记19只资产支持计划,规模合计769.41亿元,同比增长57%。资产支持计划与保险资金的风险偏好相契合,为险资开辟了新的投资途径。

  保险资管机构开展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的进程正在加速。

  据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数据统计,截至4月17日,今年已有10家保险资管机构登记19只资产支持计划,登记规模合计769.41亿元,同比增长57%,标志着保险资管机构在资产支持计划领域的活跃度显著提升。

  受访专家指出,资产支持计划与保险资金的风险偏好高度契合,为险资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随着市场环境的优化,预计未来保险资管机构登记的资产支持计划数量和规模将持续增长。

  年内登记19只产品

  资产支持计划,由保险资管机构担任资产托管人,向投资者发售产品并募集资金,投资于流动性较低但现金流可预测的基础资产,并以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支持,被誉为“保险版ABS”。

  自2021年资产支持计划的设立程序由注册制改为登记制以来,其登记规模在2021年至2023年实现了快速增长。尽管2024年增长趋势有所减缓,但今年保险资管机构登记资产支持计划的进程再次提速。

  截至4月17日,年内保险资管机构共登记了19只资产支持计划,登记规模合计769.41亿元,登记数量和登记规模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增长。

  广东凯利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张令佳分析称,资产支持计划为保险资金在传统债权和股权等投资产品外,提供了新的可投资资产,符合保险资金的风险偏好,为“资产荒”背景下的保险资金运用提供了新出口。

  从资产支持计划的基础资产类别来看,涵盖绿色资产、小额消费、融资租赁等,类别和涵盖范围逐步丰富。

  普华永道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表示,出于流动性考虑,许多投资者有盘活存量资产的需求,因此保险资管机构不断发掘新的资产类别来设立资产支持计划。同时,在当前“资产荒”的大环境下,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多配置资产支持计划,拉长资产期限,改善资产负债匹配,分散组合风险,优化投资回报和现金流。

  多元化支持企业融资

  资产支持计划还为险资加强科技金融产品体系建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渠道。

  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到,支持银行保险机构、资产管理机构等加大科创类债券投资配置力度,推动保险机构投资资产支持计划等证券化产品。

  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实体经济具有深远影响。张令佳表示,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化的出现,标志着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架构日益成熟。对实体企业而言,资产证券化业务为其提供了股债以外的融资渠道,尤其是保理类资产支持计划,有助于缓解应收账款周期拉长的风险,加快营收周转。

  沪深交易所也积极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截至2024年底,已有6单保险资管交易所ABS项目发行,基础资产涉及应收账款、租赁债权等领域,募集资金规模合计为61.5亿元。

  展望未来,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资产支持计划的基础资产类别将更加多样化,数量也将上升,同时,资产支持计划的规模和数量也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