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正在提速,规模已从500亿元增至1620亿元,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增至8家。此举旨在创新探索险资入市方式,扩大长期投资规模。试点机构还获得了配套政策加持,包括会计计量方式和偿付能力优惠政策。

保险资金入市正在提速。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获悉,第二批保险资金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正加快落地,同时还有更多险资筹划申请试点。此举旨在创新探索险资入市方式,扩大长期投资规模。

作为险资入市方式的创新探索,今年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规模已从500亿元增至1620亿元,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也从2家增至8家,均为寿险公司。第二批试点公司正紧锣密鼓地从架构、流程等方面推动试点落地,推进私募证券基金设立及投资工作。与第一批试点不同,不少公司倾向于单独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

据了解,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始于2023年10月,旨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构建“长钱长投”制度环境。目前,已有8家保险公司获批参与试点,合计规模达1620亿元,显示出各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的积极态度。

试点机构还获得了配套政策加持,包括会计计量方式有助于保险公司平滑权益市场波动对其利润表的影响,以及偿付能力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有助于解决险资入市投资的堵点、卡点,提升险资进行权益投资的积极性。

同时,多家险企正在积极推进试点申请,希望享受到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政策红利。此外,相较于契约制基金而言,公司制基金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发行多只私募基金产品,并指定进入OCI类资产,享受分红免税等好处。

然而,相对于保险资金在股市的投资规模来说,1620亿元的长期投资试点规模占比仍较小。未来,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和市场的不断发展,预计将有更多险资通过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进入股市。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