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正式上调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有望释放约1.6万亿元权益类资产的投资空间,成为近年来资本市场最大的增量资金信号之一。多家上市保险集团迅速响应,表示将加大权益类投资力度,增持优质资产。

4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称,已于近日印发《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上调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简化档位划分、放宽投资约束,旨在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政策发布后,市场反响热烈。据业内估算,此次政策调整有望释放约1.6万亿元的权益类资产投资空间,成为近年来资本市场最大的增量资金信号之一。

截至8日收盘,A股三大指数集体反弹,沪指涨1.58%,深证成指涨0.64%,创业板指涨1.83%,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16256亿元,较昨日小幅放量378亿元。

政策“松绑” 释放万亿资金信号

《通知》指出,将优化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结构,提升险企资产配置的灵活性,最高上调5个百分点,并简化监管档位。截至2025年2月末,全国保险业资产总额达36.88万亿元,其中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3.26万亿元。若按最高比例上限计算,新增可配置权益类资产约1.6万亿元。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监管释放的积极信号明显,旨在通过“真金白银”入市支持资本市场发展。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上调权益类资产比例有助于优化保险资金配置结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

国信证券非银金融分析师孔祥指出,《通知》聚焦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创业投资基金投资集中度及税延养老保险账户管理,为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险资权益配置空间广阔

尽管险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已达45%,但2024年末年报数据显示,实际配置比例远低于监管红线。五大上市险企权益类资产投资合计约3.2万亿元,仅占其总投资资产比例的17.5%,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孔祥认为,此次《通知》为偿付能力较高的公司打开了权益类资产配置上限,预计将为市场带来万亿增量资金。中长期来看,险资作为“耐心资本”的定位将强化,对险企投研能力、风控及偿付能力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头部险企积极回应

政策发布后,多家上市保险集团迅速响应,表示将加大权益类投资力度,增持优质资产。中国太保集团已先行增持宽基ETF,并提议启动A股股份回购计划。中国人寿集团将发挥“头雁”效应,立足长期投资理念。新华保险表示将积极提升权益类资产底仓配置,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股权投资力度。中国平安亦表示将研究落实监管要求,围绕新质生产力方向配置资产。

ETF等宽基产品或将成为首选工具,便于迅速入场提高仓位。同时,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将成为新增权益投资的主要方向。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