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保险中介行业洗牌加剧,今年以来已有18家机构退出市场并注销牌照。市场竞争加剧、监管趋严以及“报行合一”政策的实施,导致保险中介机构面临收入下滑等困境。未来,专注于特定领域或细分市场的新型保险中介机构有望脱颖而出。

又一批保险中介机构牌照被注销。3月13日,江苏金融监管局披露,依法注销江苏国利聚信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这并非孤例,据北京商报记者梳理,今年以来已有18家机构退出保险中介市场并注销牌照,其中5家为保险代理公司。保险中介行业正经历新一轮洗牌。

这些机构退出市场背后,折射出保险中介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成为保险中介机构亟需解决的难题。

洗牌加剧

保险中介一直是我国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活跃于保险交易之中。然而,近年来保险中介行业洗牌不断加剧。年初至今,已有18家机构被注销保险中介许可证,其中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占比近三成。

随着保险行业进入深度转型期,保险中介机构的数量逐年减少。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法人名单数量为2566家,较上一年底减少16家。自2019年起,这一趋势便已开始显现。

保险市场的平稳发展,与保险中介机构数量的逐年减少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指出,市场竞争加剧是主要原因。大型保险中介机构凭借品牌、资源和规模优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中小机构生存空间被挤压。同时,新进入者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一位保险中介机构负责人表示,保险中介机构“退场潮”是行业进化的必然结果。监管趋严和互联网保险的直接触达,打破了传统中介的生存逻辑。

破局之道

“报行合一”政策的实施,对保险中介机构影响尤为显著。该政策要求保险公司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与实际经营保持一致,导致保险中介机构收入下滑。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自2024年“报行合一”政策在保险业全渠道推进以来,相关渠道平均佣金水平较之前降低30%。保险中介机构面临收入大幅减少的困境。

面对市场变局,保险中介机构路在何方?支培元认为,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细分和专业化发展,专注于特定领域或细分市场的新型保险中介机构有望脱颖而出。这些机构凭借独特的业务模式、专业的服务能力和精准的市场定位,将在保险中介市场找到生存空间。

保险中介机构应如何从“产品导向”转向“用户导向”,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方案?一位保险中介机构负责人建议,保险中介机构应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风险管理方案,如为高净值家庭配置健康险、财富传承险;为企业提供员工福利险、责任险等。未来的保险中介将不再是单纯的产品销售者,而是客户的风险管理顾问。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