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旨在引导基金管理人回归本源,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方案强调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未来公募基金需努力跟住业绩比较基准。华泰证券统计显示,中小市值风格和价值均衡风格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更有可能超越业绩比较基准。

5月7日,《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旨在通过优化基金运营模式、改进行业考核评价制度、推动权益类产品发展,引导基金管理人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促进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方案》的核心导向是与投资者利益紧密绑定,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相较于追求超额收益,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能紧跟业绩比较基准、波动较小且风险可控的产品,这将是未来公募基金的主要发展方向。

那么,在现有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市场中,哪些基金有望超越业绩比较基准?华泰证券的统计显示,自2018年以来,换手率在5-10倍、持仓股票和行业相对均衡分散、管理规模在5亿元至50亿元、中小市值风格和价值均衡风格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更有可能超越业绩比较基准。而风格漂移的产品在胜率上表现不佳。

此外,华泰证券的统计还显示,在业绩比较基准方面,超过一半的公募主动权益类基金以沪深300指数为核心基准,15%的基金以中证800指数为基准。由于实际业绩与业绩比较基准存在较大偏差,未来调整业绩比较基准或持仓结构将成为必然。金融板块持仓回归金额高达2649亿元,占该板块自由流通市值的4.6%,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煤炭、石油石化、电力及公用事业等周期类高股息板块同样值得关注。

中信证券的统计也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主动权益类基金超配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科技与制造领域,而低配的行业则主要集中在金融与基建领域。其中,医药和电子行业获得持续超配,而金融、房地产与基建板块则维持低配。

《方案》发布前后,已有基金开始调整业绩比较基准。Choice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4日,5月以来已有9只基金变更了业绩比较基准,今年以来变更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数量接近120只。

一些绩优基金经理认为,业绩比较基准是构建投资组合时的重要参考。兴证全球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总监林国怀指出,以业绩比较基准构建的FOF产品风险收益特征长期相对稳定,有助于在中长期维度获得良好的超额收益。

随着《方案》的发布,新一批浮动管理费基金即将推出。这些基金将采用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根据投资者的持有期表现确定管理费率水平,从而更好地保障投资者利益。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