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5月第二周新基金发行市场中,债券型基金展现出强劲吸金能力,5只基金吸金达192.49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80.19%。债基托管人结构呈现中小银行特色,ETF新发市场热度不减,年内新发ETF产品数量达123只。

5月第二周(5月12—18日)新基金发行市场热闹非凡,债券型基金大放异彩,成为规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数据显示,上周共有23只新基金成立,总发行份额高达240.04亿份。其中,中长期纯债型、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及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表现尤为突出,5只基金合计吸金192.49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80.19%。尤为引人注目的是,3只产品实现了顶额募集,这充分显示了市场对低风险固收类资产的强烈偏好。

从单只基金来看,汇安裕宏利率债A、国泰中债优选投资级信用债指数A、民生加银恒悦分别以60亿份、59.99亿份、59.90亿份的认购规模位居前列。相比之下,股票型基金上周发行了12只,总份额为40.01亿份,占比16.67%;混合型基金发行了5只,总份额为7.44亿份,占比3.10%。货币市场型基金、另类投资基金、QDII基金、REITs等上周均无新成立,FOF基金也仅发行了1只,市场分化趋势显著。

在发行效率方面,中长期纯债型基金的平均认购天数仅为13.33天,远低于权益类产品。以民生加银恒悦为例,该产品仅用22天就完成了59.9亿份的认购,实现了规模与效率的双重提升。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债基的高认购规模与当前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密切相关。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低风险的固收类资产成为了资金的“避风港”。同时,债券市场收益率的相对稳定也为债基提供了良好的配置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债基的托管人结构呈现出“中小银行特色”。例如,汇安裕宏利率债A由苏州银行托管,民生加银恒悦由渤海银行托管。这与被动指数型基金主要集中于大行托管的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反映了中小金融机构在债基生态中的积极参与。随着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市场预期债基将继续在发行市场中发挥“压舱石”的作用,尤其是高信用等级的债券产品,有望持续吸引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

从发行端来看,以基金认购起始日为统计口径,上周共有34只新基金进入发行期,涵盖了被动指数型、偏股混合型、中长期纯债型等多种类型。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以10只的发行数量成为主力军,占比近三成。这凸显了公募管理人通过被动投资工具精准捕捉市场热点的布局策略。

具体来看,科技与产业升级主题成为了被动指数型基金布局的重点方向。例如,华泰柏瑞上证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聚焦科创板半导体产业链核心环节,与“卡脖子”技术突破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兴银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ETF则覆盖了科创板全领域,为投资者提供了板块整体配置的机会。

此外,国企改革与数字经济主线也受到了公募管理人的密切关注。富国中证诚通国企数字经济ETF、工银中证诚通国企数字经济ETF等产品紧扣“国企数字化转型”主线,跟踪中证诚通国企数字经济指数,布局了高景气度产业。同时,跨境市场与行业指数产品也加速落地,如富国恒生A股专精特新企业联接A、华安恒指港股通ETF等,聚焦港股通标的,为投资者提供了跨市场指数投资的新工具。

从近半年的数据来看,ETF新发市场依然保持热度。截至5月18日,年内新发ETF产品数量已达到123只,发行总规模高达965.15亿元,距离千亿元大关仅一步之遥。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