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政策引导与市场调整并行
AI导读:
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投资基金和国资基金在创投行业低谷期发挥托底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一号文,提出二十五项举措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专家胡波指出,政府投资基金应尊重行业共性逻辑,因地制宜形成差异化,同时建立容错机制和市场化考核激励约束机制。
近年来,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模式也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逐渐转向创新驱动。在创新驱动的背景下,中小企业作为主体,常面临融资难题,而创业投资机构因其创新性和灵活性,成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其中,5月14日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明确提到,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进一步强化了创业投资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然而,创投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2024年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基金新设数量同比下降44.1%,新备案基金募资总额减少约三成。在此低谷期,政府投资基金和国资基金发挥了重要的托底作用,新备案的私募股权及创投基金中,政府和国资出资占比超过80%。
今年1月7日,政府投资基金行业迎来顶层设计,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2025]1号),提出了二十五项发展举措,旨在引导政府投资基金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创新创业。
政策落地效果如何?如何深刻影响政府投资基金行业的发展方向?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胡波,就政府投资基金的改革、差异化发展及容错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胡波指出,随着一号文的出台,地方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情况出现分化,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出资能力更强,依然能够看到政府投资基金的频频设立;而中西部地区新设基金的速度则有所放缓。此外,一号文严格控制区县政府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旨在防范风险,提升基金质量。
对于政府投资基金行业的未来规模,胡波认为,一号文更多是对基金质量提出要求,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政府投资基金行业正从粗放式发展走向深耕细作,行业规范程度不断提升。
在基金管理方面,一号文将政府投资基金分为创业投资类基金和产业投资类基金,完善差异化管理机制。胡波建议,地方政府应根据产业特点合理设置管理要求,突出支持重点,同时尊重基金行业共性逻辑,因地制宜形成地方差异化。
此外,针对近期多地建立健全容错机制的趋势,胡波强调,需要容错机制但不应过度强调容亏比例,应落实尽职合规免责,同时建立市场化考核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基金管理机构的积极性。
在谈及政府投资基金与招商引资的关系时,胡波明确表示,政府投资基金不能沦为招商引资的配套工具,应坚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助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最后,胡波提到,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设立对创业投资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补位作用。同时,政府投资基金应发挥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创业投资中,共同推动创投行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