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PE沈阳投融资活动周在沈阳市皇姑区盛大启幕,以“创新·发展·机遇——携手共筑沈阳开放创新区域性金融中心”为主题,吸引众多金融投资界专家、企业代表参与。活动聚焦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探讨科创产业融资难题及IPO新政后一级市场流动性困境,提出平衡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升级,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

  为落实京沈对口合作国家战略,推进京沈两地金融合作,2025年5月6日至5月12日,由北京基金业协会、沈阳市基金业协会联合举办的2025年PE沈阳投融资活动周在沈阳市皇姑区盛大启幕。活动以“创新·发展·机遇——携手共筑沈阳开放创新区域性金融中心”为主题,吸引了众多金融投资界专家、企业代表共襄盛举。

  5月10日,活动周启动仪式盛大举行。沈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段继阳,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邵秉仁出席并发表开幕致辞。

  在主题研讨环节,金融投资领域的多位专家围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进行深入交流。

  针对科创产业融资难题,专家们一致认为,需充分发挥PE、VC等市场化投资工具的作用,破解科创产业长期资本短缺问题。同时,专家也提醒,当前高科技领域投资存在过热现象,需警惕单一领域泡沫,应平衡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升级。

  面对IPO新政后一级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樊纲指出,国有PE作为市场主力,在并购重组中面临定价难题,需回归法治与市场规则解决。伦敦商学院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委员会成员伊莱·泰莫尔则提出,接续基金和指数化投资或成为新机遇,前者提供新退出途径,后者通过数据驱动提升流动性。

  平衡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升级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路径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面对多重挑战,我们必须做好自己的事。”邵秉仁表示,“特别是要利用PE、VC等市场化投资方式,推动新生产力发展。”

  科创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遵循循环往复、不断试错的S型路径。这一规律决定了科技创新资金具有长期性、持续性、周期性和规律性。近年来,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包括银行贷款、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创业投资、保险和融资担保等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然而,科创产业的资金需求特性使其仍面临长期资本短缺问题。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李军指出,保险资金与科技创新发展高度契合,是投资科创领域的理想选择。但目前存在风险偏好不匹配、信息不对称、考核周期与激励机制矛盾、资金规模不匹配等问题。对此,可从以下三方面破局:

  ①产品端:构建多元化投资工具矩阵,支持险资投资不同阶段科创企业。

  ②机制端:推动考核与监管改革,对大中小保险公司实行分级监管,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③生态端:培育产融结合能力,与银行、券商及区域性股权市场紧密合作,共同投资科技产业。

  在投资策略层面,国科嘉和总经理陈洪武认为,做好科技领域投资需提升投资机构对科技创新的甄别与支持能力,同时关注科技产品如何赋能地方传统产业。

  专家指出,当前资本市场投资过度集中于高科技领域,大量资金涌入,IPO标的普遍强调“高科技”属性。

  樊纲表示,发展资本市场应兼顾多种产业。若过度集中于创投类项目,由于创新风险高,可能导致资产组合波动性加大。而传统产业因周期长、收益风险可预测,能有效平抑市场波动。此外,从投资退出周期看,高科技项目需长期培育,而传统产业或服务业商业模式成熟,退出路径明确。

  樊纲认为,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需平衡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升级,既要培育前沿技术,也要支持消费、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融资需求,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

  IPO新政下的投资新机遇

  IPO新政实施后,一级市场交易量下滑,股权投资领域正进行调整。

  陈洪武指出,市场将经历消化期,部分管理能力较弱的机构已退出。在国资主导的市场环境下,小型民营机构生存空间受限。

  同时,IPO退出难度大、成功率低,大量项目滞留一级市场。虽鼓励并购重组解决此问题,但受谈判等因素制约,实施难度大。

  国有PE在并购重组中面临定价悖论问题。樊纲分析,民营及外资PE退潮后,国有资本成市场主力,但特殊监管环境导致其面临定价难题。若投资亏损,易引发国有资产流失质疑;若盈利,则因非公开交易属性被追问低价购入资产原因。

  樊纲表示,要破解此困局,需回归法治与市场规则,完善定价监管机制。明确国有资本运作规则,以合同约定为准。允许合理质疑,但不应随意推翻既定交易,以免影响市场参与积极性和国有PE业务健康发展。

  在IPO市场调整背景下,伊莱·泰莫尔认为,接续基金成为并购、企业出售和IPO外的新机遇。

  他还提到,指数化投资可通过数据驱动被动管理实现低费率、覆盖顶级基金提升流动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