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公募基金行业将迎来重大费率改革,中国证监会提出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首批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产品有望面世,旨在打破固定费率模式,将基金管理人激励与投资者回报深度绑定,优化行业生态。

  公募基金行业将迎来重大费率改革,中国证监会近日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首批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产品有望面世,超20家基金公司即将上报相关产品,有望打破“旱涝保收”的固定费率模式,将基金管理人激励与投资者回报深度绑定。

  这一创新浮动费率产品将上报,管理费由“基础管理费+或有管理费+超额管理费”构成,计费方式主要取决于份额持有期间的年化收益率水平与同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年化收益率水平,以及投资者持有份额的时长。新一批的浮动费率基金将根据不同投资者持有不同基金份额的实际收益情况差异化收取管理费,旨在激励管理人追求超额收益,倒逼基金公司提升产品收益水平。

  证监会主席吴清此前表示,将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的必须少收管理费。此次《行动方案》重点提及了管理费收取模式,并强调了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未来一年内,将引导管理规模居前的行业头部机构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试行一年后,逐步全面推开。

  此外,《行动方案》还提出修订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信息披露模板,强化基金产品业绩表现及管理费分档收取的信息披露,综合展示产品中长期业绩、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投资者盈亏情况、产品综合费率水平、管理人实际收取管理费等信息,旨在实现基金公司与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国泰基金表示,与此前的浮动费率产品相比,本次收费模式更加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将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此前,公募基金行业中无论基金业绩盈亏,基金公司均按固定比例收取管理费,投资者对此普遍不满。浮动费率基金的推出,将优化行业生态,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浮动费率基金产品的推出,意味着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的利益将更加紧密地绑定在一起,有利于优化行业生态。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浮动管理费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收费定式,要求更加注重长期投资价值;对于投资者来说,浮动管理费模式将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引导投资者更加关注基金的长期业绩稳定性与投资策略的可持续性。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