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证监会近日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5条举措推动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强化投资者利益导向。方案涉及收费模式改革、长周期考核机制及薪酬管理等方面,旨在引导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中国证监会近日正式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强化投资者利益导向,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本报推出“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在行动”系列报道,深入剖析公募基金行业的新动向、新需求、新趋势及挑战。

  证监会印发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系统性改革的启动。该方案提出25条具体举措,推动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通过长效考核机制及强化利益绑定等制度设计,让公募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

  多位公募行业人士表示,此次行动方案充分体现了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特别是建立健全基金公司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的绑定机制,以及全面强化长周期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为公募机构在市场营销、投研建设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启示。

  方案的一大亮点是对公募传统收费模式的改革,提出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机制,旨在颠覆“旱涝保收”的传统模式。

  具体而言,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将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模式,根据实际业绩表现调整费率,以此激励基金经理更注重长期投资收益。

  国联基金产品开发部负责人许超指出,这一改革将促使公募基金产品定位重新调整,强化投资者与基金机构的利益绑定。

  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也表示,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将业绩纳入考核,有助于改善基金公司“重规模、轻回报”的问题。

  此外,方案还提出强化基金公司、高管与基金经理的强制跟投比例与锁定期要求,确保“关键少数”与投资者利益一致。

  在考核机制方面,方案力度空前,推动公募基金考核机制从“规模导向”转向“长期价值创造”,标志着行业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深层转型。

  方案要求完善行业考核评价制度,全面强化长周期考核,出台绩效考核管理规定,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指标的考核权重。

  随着改革推进,基金经理的考核机制将更侧重长期业绩,有利于投资者利益保护。同时,方案提出对基金投资收益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陈显顺认为,优化公募基金收费与考核机制有助于引导长期投资,减弱基金经理行为对市场波动的影响,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在薪酬改革方面,方案督促行业加大薪酬管理力度,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相挂钩的薪酬管理机制,并严格落实延期支付及追索扣回制度。

  海富通基金已积极响应薪酬改革,调整投研人员考核周期为3-5年长周期考核体系,建立激励递延及跟投机制,确保激励体系的科学合理。

  华南地区某公募机构高管表示,加大业绩在薪酬评价中的占比有助于绑定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并督促基金公司搭建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多策略化投研团队。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