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产品数量突破千只,保险基金大增储蓄理财遇瓶颈
AI导读:
个人养老金制度出台三年,产品数量持续增加,已突破千只。其中,保险和基金类产品数量大增,而储蓄和理财产品增长乏力。专家建议政策、产品与服务协同发力,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投资者参与度。
时至今年4月份,个人养老金制度出台已满三年。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个人养老金产品数量持续增加。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数据统计,截至4月24日,个人养老金产品数量已达到1013只,包括储蓄产品466只、基金产品289只、保险产品225只、理财产品33只。其中,保险产品增速最快,远超其他类型产品;基金产品增速显著,尤其是指数基金纳入后;相比之下,储蓄产品和理财产品增长乏力。
受访人士指出,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三年来,产品体系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纳入国家平台的产品规模已突破千款。然而,在数量快速扩张的同时,产品结构失衡与投资者参与度分化问题依旧存在。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建议,要破解当前困境,需从政策端、产品端和服务端三方面发力。政策上应强化制度吸引力,如提高税收优惠、研究适当提高缴存上限等;产品上应构建适配性体系,稳定产品收益,畅通销售渠道;服务端需深化投资者陪伴,金融机构需加强客户教育,并选择好营销客群。
基金、保险类产品数量大增
自2022年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以来,基金和保险类产品数量显著增加。保险产品从试点初期的7只增至目前的225只,覆盖多种类型;基金产品也从首批129只增至289只,尤其是权益类指数基金的纳入,推动了基金产品的快速增长。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保险产品数量大增主要得益于政策鼓励和制度优势,以及保险机构在养老金融领域的深厚运营经验和产品储备。而基金产品数量的增长则受益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广和投资者对基金产品的认可。
储蓄、理财产品遇增长瓶颈
与个人养老金市场中保险、基金品类的爆发式扩容相比,储蓄与理财两类产品的增长动能显著较弱。截至2025年4月24日,储蓄类与理财类合计占比不足50%,且近一年半增长缓慢。
具体来看,储蓄产品超六成集中于六大国有银行,受利率下行趋势影响,吸引力逐年降低;理财类产品同样陷入增长瓶颈,底层资产与普通理财高度趋同,缺乏特色资产支撑,收益率较低。
杜阳认为,储蓄与理财产品在个人养老金市场中虽具规模基础,但增长明显放缓,主要由于其收益性、灵活性与吸引力方面的相对劣势。
政策、产品与服务协同发力
尽管个人养老金产品数量已突破千只,但仍存在产品结构失衡、市场参与度不足等问题。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末,实际缴费账户占比仅为28.7%。
针对这些问题,多位专家建议政策、产品与服务协同发力。包括加大税收优惠、优化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增加长期限产品供给、加强投资者沟通等。
金融机构也需围绕政策对接、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三大层面协同发力,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养老金制度多支柱发展的部署,推出更多符合投资者需求的专属产品,提高投资意愿。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