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子公司加码权益资产配置,费率战愈演愈烈
AI导读:
2024年以来,理财子公司加码权益类资产配置,市场客源争夺战愈演愈烈。费率成为争抢客户的关键手段,多家理财子公司宣布费率优惠,个别产品费率降至0%。同时,理财子公司也在逐步探索权益市场配置机会,积极加码权益类资产配置。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谢惠茜
记者注意到,2024年以来,权益类资产配置受到越来越多理财子公司的青睐。在年报披露各家净利润与产品管理规模的同时,市场客源争夺战也愈演愈烈。随着市场利率不断下行,费率已成为理财子公司争抢客户的关键手段。今年,中银理财、中邮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光大理财、渤银理财、宁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子公司纷纷宣布对旗下理财产品实施阶段性费率优惠,个别产品费率甚至降至0%。
费率优惠低至“0”
尽管相比存款利率仍有优势,但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收益率不断下滑已成定局。因此,多家理财子公司频繁下调业绩比较基准。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兴银理财、招银理财、浦银理财、光大理财、华夏理财、民生理财等多家公司均对旗下部分理财产品进行了调整,部分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已跌破2%。
为争夺更多客源,理财子公司纷纷掀起“费率战”。例如,中银理财近日宣布对“中银理财-怡享天天65号”产品费率进行优惠,产品固定管理费率由0.15%下调至0.05%,优惠期为4月10日至7月9日。此前,招银理财也对多只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进行阶段性费率优惠,部分产品固定投资管理费由0.15%降至0.05%。宁银理财则对宁银理财宁欣固定收益类日申季赎理财8号给予费率优惠,自4月22日起,相关理财产品的固定管理费由0.5%降至0.3%,销售服务费由0.3%降至0%。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资管行业“费率战”蔓延,银行理财子公司降费在情理之中。这主要是由于行业内部竞争加剧,迫使理财子公司通过低费率吸引客户;同时,监管鼓励理财子公司向客户让利,通过降低费率提升客户持有收益和投资体验。然而,费率只是吸引客户的一部分,理财子公司在降低费率的同时,也需不断提高投资能力,为客户创造更大的投资收益。
权益类市场成为理财子公司重要布局方向
与此同时,理财子公司也在逐步探索权益市场配置机会,积极加码权益类资产配置。平安理财表示,坚定看好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当前权益类资产性价比凸显,含权理财产品具有长期配置价值。受益于积极政策环境和市场逐步回暖,2025年权益市场将呈现出较好的配置机会。在固收类资产整体预期收益可能下行的情况下,平安理财将进一步加大多资产、多策略的产品创设和投资布局,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力度,充分把握国内权益市场投资机遇。
平安理财还表示,未来将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引导理财资金流向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多元化产品选择。
对此,武泽伟认为,权益类市场是理财子公司布局的好方向,未来必将有更多理财子公司发力权益市场。这主要得益于无风险利率下行导致债市收益率下滑、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承压;国内经济稳中向好,A股改革逐渐到位,权益类产品优势逐渐显现;以及客户理财知识和资产配置理念不断进步,对理财产品需求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指出,面对市场波动和投资者多样化需求,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在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这一“不可能三角”中寻求动态平衡,将面临长期挑战。未来,银行和理财公司应加快引入和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对宏观形势和金融市场研判能力,提高投资研究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为不同需求的投资者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同时,加强市场沟通,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提升国民金融素养,引导投资者形成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读创)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