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8月16日,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2025资产管理年会上发表演讲,指出ETF产品兼具低费率和高流动性,国内债券ETF增长潜力大,被动型投资优势显著,资本市场估值提升空间大。

  8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的“2025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浦东隆重举办。

  在“被动投资大发展下的资管新趋势”主题论坛上,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发表主旨演讲,重点探讨了指数ETF产品的优势所在及未来发展空间。

  他指出,在金融产品中,兼具低费率和高流动性的产品非ETF莫属。目前我国债券ETF仅占债券市场总规模的11%,对照国际经验,国内债券ETF产品仍具有进一步的可观增长潜力。随着低利率环境持续,固收类产品必将向高流动性方向靠拢,这一趋势将有望推动债券ETF规模进一步扩大。

  被动化投资的四大核心优势

  演讲中,鲁政委全面分析了被动化投资的四大优势:省钱、省时、省心,且收益不逊于主动投资。

  在“省钱”方面,被动投资十年可节省约6%的成本,而高费率正是主动型基金跑输指数型基金的主因。随着我国基金费率呈阶梯式分布,随着市场进入低利率时期,被动产品的成本优势愈发明显。

  在“省时”方面,其优势则体现在投资效率的提升。与平日里选购商品时的仔细对比不同的是,许多投资者在选股时容易忽视基本面分析。而被动型产品通过一篮子股票组合,为投资者有效地规避在个股选择方面的困扰。以ETF为例,其分散化特征使得即便部分成分股表现不佳,整体组合风险依然可控。

  并且,信用债ETF的发展潜力尤为值得关注。其通过组合投资化解了个券的信用风险识别难题,即便出现了个别违约,也对整体的影响有限。

  在“省心”方面,追涨明星基金经理的历史表现证明,对“常胜基金经理”的过度依赖长期来看往往得不偿失,而被动投资也可以使投资者规避基金经理的变更风险。

  他提到,“中外市场无数的研究都证实,持续获取Alpha异常困难,长期时间维度来看,Beta收益才更为可靠。”被动投资让投资者得以专注于资产配置,通过不同主题ETF构建起自己的被动产品组合,来轻松实现可持续的稳健收益。

  国内ETF和资本市场增长潜力十足

  鲁政委认为,从全球市场来看,虽然主动型基金在绝对规模上仍占主导地位,但近年来被动型产品发展迅速,中国的ETF规模增长速度更快,已远超主动型产品规模,从长期来看,被动型投资的占比还有望进一步提升。

  国际经验表明,ETF市场在各类利率环境和股市表现下均能保持强劲增长,产品涵盖大盘股、债券、商品等多种类型底层资产,展现出极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性。以美国为例,无论市场涨跌,其ETF都持续着吸引资金流入,而主动管理股票基金资金流则波动起伏明显,这充分体现了ETF低成本、高透明、高效率的竞争优势。

  中国被动型投资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从规模增速已超越主动型产品的角度,我国已超过全球平均状况。目前,国内已有超过六成的投资者持有了ETF产品,被动型投资的接受度显著提升。其中,债券ETF的增长尤为亮眼,短短一两年内规模迅速扩大。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利率下行趋势下,投资者对低费率、高流动性产品的强烈需求。投资者也希望通过ETF保持资金灵活性,以便在市场出现新机会时迅速调整配置。

  但同时,中国被动型投资市场也面临一定挑战,首要任务即是优化指数编制。目前A股不同指数的长期回报差异显著,投资者并不能简单地“随便买指数”,而需选择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优质指数。

  此外他表示,中国资本市场估值仍具显著提升空间。数据显示,当前中国股票市值占全球比重仅为其GDP占全球GDP比重的四分之三,而美国、英国和日本的股票市值占比普遍超过其GDP规模占比;可能是受限于市场分割,目前只有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其股票的市值在全球的占比还低于其GDP在全球占比。随着全球东升西降,“美国例外论”消退,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保持充分信心:“当确信中国资产市场的估值有提升机会,我们就会更有耐心。建立这样的愿景,对于取得耐心资本、让大家养成长期投资的习惯是很重要的。”

  鲁政委还指出,从国际经验来看,资本市场的估值提升往往是与大国崛起伴生的现象。在我国,现在需要同时关注A股和港股H股市场——特别是不能忽视H股的重要性,因为当前A+H股联动机制正在系统性推进。未来,伴随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资本市场深化开放,A股与H股的估值还有望进一步向国际领先水平继续靠拢。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ETF产品具备四大核心优势)

(责任编辑: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