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通过分析欧元区、美国及日本在低利率时期的大类资产表现,为当前投资者提供在低利率环境下进行资产配置的有益启示,包括重视权益资产的配置价值等。

在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的低利率大背景下,投资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历史经验表明,低利率环境往往伴随着资产配置的深刻变革。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欧元区、美国及日本在低利率时期的大类资产表现,为当前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欧元区:低利率时代的资产轮动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元区开启了长达数年的低利率周期。为应对危机,欧央行连续降息,直至进入负利率时代。在此期间,债券资产在利率快速下行阶段表现抢眼,但随着经济逐步企稳,股票资产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市场的新宠。

特别是在第二轮利率下行期间,尽管欧债危机一度引发市场动荡,但股票资产凭借强劲的反弹动能,最终实现了“V型”反转,展现出其作为避险与增值双重工具的独特魅力。

二、美国:货币财政共振下的股市崛起

上世纪30年代,美国同样经历了低利率时期。为拯救经济,美联储连续降息,并实施了一系列宽松政策。在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双重刺激下,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股票市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在二战期间,受益于政府与市场的双重推动,美国经济迅速恢复,股票市场也水涨船高,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三、日本:长期低利率下的资产选择

近30年来,日本经济深陷低利率、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泥潭。为应对经济衰退,日本央行不断放宽政策,但效果有限。然而,在安倍经济学“三支箭”的刺激下,日本经济终于迎来了转机,股票市场也开始走出低谷。

特别是在盈利提升的背景下,日本股市备受海外资金的追捧,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避风港”。

四、海外低利率时期的资产配置启示

从海外经验来看,低利率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资产配置选择。在利率快速下行阶段,债券资产往往成为市场的避险工具;而随着经济逐步企稳回升,权益资产则成为投资者追逐的对象。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在资产配置上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例如,德国和日本家庭更倾向于存款和保守型投资;而美国家庭则更倾向于基金等风险较高的投资品种。

在基金行业方面,欧元区和日本均经历了从债券基金向股票基金的转变过程。这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市场的变化,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在逐步提升。

综上所述,低利率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资产配置选择。但无论选择何种资产进行配置,都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进行合理规划。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原标题:低利率时代下的资产配置策略:重视权益资产的配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