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三部门透露政策举措,旨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优化货币政策工具、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等措施将落地实施。

  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稳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三部门5月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诸多政策举措,旨在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

  业内专家指出,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的重要支柱,对于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具有关键作用。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预计将有更多长期资金进入市场,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结构,提升资本市场的韧性与稳定性。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总额度8000亿元合并使用,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机构的需求,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自2024年两项工具落地以来,已有效支持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的资金需求。

  此外,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也进一步扩大。金融监管总局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为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此前已批复的两批试点资金已达1620亿元,合计批复总额将达2220亿元。这些资金将为科技研发、先进制造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公募基金改革也在稳步推进。中国证监会发布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5条举措,旨在推动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改革以投资者利益为出发点,将推动基金行业形成新平衡,发挥连接居民财富与实体经济的桥梁作用。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地,公募基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