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安徽在金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3.85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2%,位居全国前列。未来,安徽将在三个方面进一步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作用,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刘一枫)近年来,安徽在金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果。4月29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深入推进市场化营商环境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安徽金融监管局一级巡视员施其武透露,安徽一直高度重视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全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后盾。

截至今年3月末,安徽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3.85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2%,位居全国前列,且增速已连续29个月超过各项贷款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平均利率已降至3.71%,同比降低了0.5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为2.47万亿元,同比增长12.3%,新发放的民营企业贷款占新发放企业类贷款的60%。

施其武指出,未来,安徽将在三个方面进一步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作用,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

一是确保信贷总量供给更为充足。通过强化监管引导,出台普惠金融24条具体措施,明确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贷目标,保持对这两类企业稳定有效的信贷增长,确保民营企业贷款增速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持续高于整体贷款增速。同时,积极实施无还本续贷政策,优化贷款到期前的沟通机制,推动无还本续贷增速持续高于整体贷款增速。

二是确保金融服务更加高效。实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员制度,全面摸排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并督促银行采用“311”工作法,即3日内对接、1周内尽职调查、1个月内作出授信决定。同时,加大首贷户拓展力度,通过信用贷款、随借随还等多种方式,精准匹配、灵活满足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减轻企业的抵押担保和资金周转压力。

三是确保融资环境更加优化。推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透明化,要求银行全面告知企业贷款利息支出和非利息支出,引导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同时,整治普惠信贷领域的不法中介行为,打造便捷、高效、利率合理的融资环境。此外,还印发了普惠信贷尽职免责正负面清单,明确执行标准,推动“应免尽免”,激发基层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长黄敏表示,今年,安徽将重点实施“三个针对”:针对科技企业融资,推出“共同成长计划2.0版”;针对农业企业融资,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针对招商引资的外省企业融资,探索建立金融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协调机制。

“自2023年起,安徽在全国率先推出了金融支持科技企业的‘共同成长计划’,今年新升级的2.0版本将重点解决远期认股权收益兑现难、入账难的问题。目前,该计划已在合肥、芜湖等10余地市成功落地15笔,我们力争尽快使落地笔数突破百笔。”黄敏表示。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