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推广至全国,制度设计不断完善,但参与度仍有待提升。未来需在支持政策、涵盖产品等方面继续优化,激活第三支柱活力。同时,金融机构也应整合服务,共同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展。

本报记者张芗逸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发展适合中国国情、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三周年之际,个人养老金顶层制度设计已扩围至全国,制度设计不断完善,运行平稳,但参与度仍有待提升。

受访人士认为,未来需在个人养老金支持政策、涵盖产品等方面继续探索优化方案,以激活第三支柱活力,加速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

制度持续优化

三年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政策支持与引导下历经多次优化,实施范围扩大、产品扩容、参与人数持续增长。2024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广至全国。

人社部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还优化了产品供给,丰富了产品种类,将国债、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等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截至2024年11月末,个人养老金产品已达1013款,开户人数超过7279万人。

指数基金的纳入尤其受到投资者青睐,首批个人养老金指数基金的整体规模已突破3亿元。这不仅吸引了更多居民参与个人养老金,也为资本市场引入了更多中长期资金。

在开户人数方面,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均已累计为超千万个人客户提供个人养老金账户服务。华夏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其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较上年末增长83.88%。

针对“开户热、缴存冷”等问题,《通知》提出探索开展默认投资服务,目前已有部分金融机构推出相关服务。

仍需发力增强吸引力

尽管个人养老金制度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投资者表示,正在考虑调整投资组合,因为基金的表现不太如人意。Wind数据显示,2025年开年以来,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算术平均值为-1.3675%。

此外,还有投资者对个人养老金领取时需缴纳的3%个人所得税表示犹豫,认为税收优惠政策对中低收入群体吸引力不足。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个人养老金产品以储蓄类为主,权益类基金因市场波动收益不稳定,个人养老金长期封闭性也与部分投资者的流动性需求冲突。

为了增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吸引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贾江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同时,金融机构也应整合“养老+健康”服务,开发终身年金,强化低波动策略,共同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