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Google Health与DeepMind发布全新医疗AI模型AMIE,左医科技推出“左手医生”AI家庭医生,提供AI问诊、智能导诊等服务,受到家长好评。医疗AI模型数量激增,市场竞争激烈,左医科技通过端到端训练打造国内首个智能医生。

  近日,Google Health与DeepMind团队在《Nature》双刊上连发两篇重磅论文,系统发布全新医疗AI模型-AMIE,研究显示,在模拟诊断场景中,AMIE的整体表现全面超越了初级保健医生,被誉为“对话式医疗AI的里程碑”。

  “AI问诊”靠谱吗?人工智能和人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记者采访了数位一线医务工作者和深耕AI+医疗的企业家,他们分享了对于“AI+医疗”的看法和实践经验。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逐渐改变我们的诊疗方式。

  近日,北京左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左医科技)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推出24小时在线的儿科“AI家庭医生”,这一产品上线受到了数千位家长的好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还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

  左医科技创始人兼CEO张超直言,只有在高质量的临床数据训练下,“AI问诊”才能尽可能做到精准。即便如此,“AI医生”仍然不应具有处方权。这一观点得到了多位医学专家的支持。

“AI问诊”靠谱吗?将如何影响线下诊疗?在受访的医务工作者中,他们均支持患者使用“AI问诊”,认为“AI问诊”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AI技术为医疗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北京协和医院的孙劲旅教授告诉记者,“对于高年资的医生来说,AI的主要价值在于提高工作效率;而对于年轻医生而言,AI则更多地体现在提升诊疗质量上。”

  张超进一步解释,左医科技从2020年就开始在医院部署听译机器人,这是当时国内唯一对标微软Nuance DAX的听译机器人,可以直接从医患沟通语音中生成病历。对于高年资的医生来说,每天往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来整理病人病历,但是在听译机器人的帮助下,效率提升了数倍,“可能仅需要数十分钟就可以完成”。

  (图片来源于左医科技)

  对于年轻医生而言,AI预问诊环节解决了传统问诊中“病史采集不够全”“撰写病历耗时”的两大痛点。患者在就医前,通过“左手医生预问诊”产品对病史、病症表述形成预问诊病历,有效提升医生效率及问诊质量。

  患者带着预问诊病历,在与医生的问诊环节上,效率提升50%以上。“医生现在能更专注分析检查报告,而不是花10分钟询问基础症状。”通过左手医生智能预问诊系统在超200家医院的实践中,张超对智慧医疗系统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另外,“左手医生”调研后发现,智能导诊后“挂错号”的比例控制在5%以内,“而以前一家医院挂错号的比例平均超过30%。”

医疗大模型变“红海”,投资人期待“杀手级”场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AI模型的数量急剧增加,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根据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24人工智能大模型行业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国内医疗行业大模型数量已突破200个。而在2023年,国内医疗大模型仅50个,一年间的时间增加了300%。

  在这些医疗大模型背后大都是国内科技巨头和互联网大厂。例如,百度发布了“文心医疗”大模型,应用于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阿里巴巴推出“阿里健康AI”,应用于医疗影像分析和辅助诊疗;腾讯发布了“腾讯觅影”,专注于肿瘤筛查和疾病预测;科大讯飞研发了“智医助理”,应用于智能问诊和健康管理……

  启明创投执行董事高金达表示:“除了模型能力以外,我们也比较关注可落地的商业价值,尤其在医疗领域,真正具备投资价值的医疗科技企业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核心要素:精准定位临床或产业痛点、提供用户友好的解决方案、构建清晰的盈利模式。只有当这三个要素形成闭环时,才可能触发实质性投资决策。”

  国内首个基于端到端训练的AI医生上线,为医疗行业带来新的突破。2025年4月7日,左医科技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联合推出了新一代儿科“AI家庭医生”。

  据了解,这款产品通过端到端构建的AI Agent,结合国内首款适配大模型应用的儿科循证知识库,不仅可读懂文字、识别检查报告,还可根据需要自动推荐患教视频、提供预约挂号等服务。

  有患儿家长在当天接受采访时说:“儿科AI家庭医生能直接分析病情报告单,每一项数据都有详细解释,看得清楚明白,还附有科普视频,能针对不同病情具体分析,对孩子家长而言十分实用。”

  据张超介绍,这是国内首个基于端到端训练的智能医生,它能够集成思维链推理、工具和知识库调用、智能诊断的整体过程。“这个模型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以后的训练更加容易,可通过大量客观世界的数据来让模型更好提升,不需要人去定义各种工作流。”

  左医科技打造的“左手医生”品牌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全科智能医生,通过与不同应用场景的结合,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赋能医疗健康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