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引关注,行业安全风险待重视
AI导读:
鸿蒙智行发起“全民出行安全倡议”,呼吁规范使用智驾领航辅助功能。随着软硬件技术突破,我国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已步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但安全风险未得到足够重视。同时,部分车企夸大宣传,自媒体演示不规范操作,加剧传播乱象。智能辅助驾驶的可持续发展需安全保驾护航。
近日,鸿蒙智行发起了“全民出行安全倡议”,呼吁规范使用智驾领航辅助功能,并计划在5月1日至5日线下开展智驾安全科普活动。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车企竞争重心转向“智驾赋能”,这样的安全倡议显得尤为重要且亟待有效实施。
随着传感器、芯片、软件算法等软硬件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相关产品成本的大幅下降,我国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已步入规模化应用的新阶段。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新车销量高达1309.4万辆,同比增长31.5%,渗透率达57.3%。随着部分车企将L2级辅助驾驶车型价格下探至7万元级别,预计今年这一渗透率有望再创新高,智能辅助驾驶正加速普及。
然而,与渗透率的快速提升相比,智能辅助驾驶潜在的安全风险却未得到足够重视。尽管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相关产品仍处于技术完善期,全天候感知能力尚待提升,特别是在复杂环境条件下。此外,受限于驾驶场景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仍难以完全理解所有驾驶场景。
智能辅助驾驶产品技术要求不明确、测试评估不充分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相关标准尚在研制中,整体安全保障有待加强。部分产品对驾驶员注意力监测不足,易导致驾驶员忽视驾驶任务;不同产品响应要求不一,易引发误用;状态提示信息不完善,影响驾驶员及时控制车辆。此外,部分产品缺乏数据记录能力,未经充分验证,难以保证质量安全。
市场竞争激烈,部分车企夸大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甚至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一些宣传词模糊了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界限,导致消费者对智能辅助驾驶产生过度信任。同时,自媒体通过短视频演示不规范操作,加剧了智能辅助驾驶传播乱象,为交通安全事故埋下隐患。
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加速向智能化转型。作为智能化的重要内容和产业发展趋势,“智驾”对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智驾”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突破和市场推动,更需要安全保驾护航。如何建立全生命周期产品管理方式,通过制度保障与行业自律双轮驱动,防范产品应用风险,实现技术创新与安全风险的平衡,是监管部门和车企面临的重大课题。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