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行业不良资产处置提速,低价转让成常态
AI导读:
今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呈现“量增价跌”态势,批量转让成为主流。部分项目起拍价已至1折以下,低价转让反映资产质量不高及市场竞争激烈。不良资产处置既是风险出清手段,也是行业洗牌推手,市场或出现分化。
今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呈现“量增价跌”的态势。记者统计发现,截至目前,4月已有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南银法巴消费金融等挂牌不良资产转让项目,部分低至“地板价”。
4月17日,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个人消费者的还款能力可能受到影响,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监管部门近年持续强化不良资产处置要求,机构需通过加速出清降低潜在风险。通过出售不良资产,低价转让及时止损,这些公司可以释放出更多的资本用于新的贷款发放或其他业务发展。此外,传统催收效率不高,批量转让成为主流。
批量转让“卸包袱”
4月14日,招联消费金融披露了两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转让公告。4月9日,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发布了2025年第1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不良贷款转让公告。4月7日至4月10日,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接连发布两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公告。
平安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3年消金公司不良资产转让开启了试点,本次转让为上次转让的延续,转让规模在行业平均水平区间。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也表示,近期消费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明显提速,主要源于宏观经济下行、监管强化风险化解要求等因素。
根据银登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项目为159单,未偿本息总额为742.7亿元。消费金融公司本年未偿本息成交规模为143.8亿元。2022年底,原银保监会印发通知,明确将消费金融公司等纳入试点机构范围。
低价原因何在
高频次、大规模、低折扣的批量转让,是消费金融机构转让不良资产的重要特点,其中部分项目起拍价已至1折以下。公告中显示,部分转让项目的折扣分别为0.69折、0.59折、0.58折不等。某头部消金机构从业者坦言,行业低价转让的原因还是资产质量不高。
对于转让折扣普遍低于1折的原因,王鹏认为主要是由于市场供给激增、资产质量下滑等因素。田利辉指出,消费贷缺乏担保措施,风险敞口较大。且部分机构为快速回笼资金,主动压低起拍价。当前,消金公司转让规模庞大,供大于求,进一步压低了价格。
不良处置推动行业洗牌
王鹏表示,不良资产激增一定程度暴露了消费金融行业风控问题。田利辉也提到,部分机构为追求规模扩张,放松客户资质审核,导致风险滞后暴露。不良资产处置既是风险出清的必要手段,也是行业洗牌的重要推手。
对于头部机构而言,凭借规模优势,可通过批量转让优化资产负债表。而部分腰尾部机构由于转让规模小、项目缺乏议价能力,较高的不良率可能导致融资成本上升。田利辉表示,资源雄厚的公司通过批量转让快速“减负”,但部分区域性或中小型消金公司受限于资本实力和处置能力,不良率持续高企。
王鹏认为,不良资产处置提速和低价转让或令市场出现分化,部分机构可能因无法承受压力而退出,或寻求转型创新。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