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汽车从质疑到顶流:销量飞跃与市场前景
AI导读:
增程式汽车近年来销量飞跃式增长,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布局增程式汽车,技术争议逐渐平息。业内预测增程式汽车市场前景广阔,有望成为未来汽车主力之一。
“网上流传一句话‘质疑理想、想成为理想’,在理想ONE之后增程越来越被人认可,很多车企都在加入。”理想汽车整车电动高级副总裁刘立国表示。
据了解,增程式汽车的技术路线之争此前引发过多次车企高管之间的公开辩论,有不少业内人士公开批评增程式技术 “落后”,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车企正在开始布局增程式汽车。
事实上,不少车企战略转型的背后则是近年来增程式汽车销量的飞跃式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增程式电动车以出色的销量成绩和增长率,成为新能源市场的黑马,其市场占有率在2022年至2024年间迅速从3.6%增至9.1%。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清华大学壳牌清洁交通能源中心主任帅石金预测,今年增程式车型的市占率有望突破10%。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更是强调增程式不是过渡技术,而是未来汽车的主力之一。在杨裕生看来,增程式汽车进门不难,但是做得精很不容易。
从“质疑”到“抢滩”
目前,已经有不少自主品牌的增程式汽车推向市场,例如北京越野BJ40增程版、零跑C16、广汽昊铂HL、问界M8等。
一些跨国车企也开始积极地布局。大众、北京现代、长安马自达等公司均计划推出增程式车型。例如大众汽车计划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一款增程式中级 SUV,预计在 2026 年正式投产。
有业内人士梳理发现,2021年,汽车行业只有4款产品采用增程式技术,到2024年,仅当年上市的增程电动车就已经超过了50款。
某头部品牌副总裁指出,增程式技术已成为新能源主流技术之一。自2019年起,增程式车型销量几乎每年都有接近三位数的增长,2024年的销量接近120万辆。
目前,增程式汽车更是成为车企布局新能源战略中的重要一环。近日,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勇表示,以BJ40增程上市为起点,BJ系列车型将在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双重加持下全系焕新迭代。
现代汽车则在2024年“CEO投资者日”活动中公布的中长期战略里,提到将强化混动产品阵容,同时正在研发全新的增程式电动车型。
“增程汽车的特点涵盖了纯电车型的所有优点,包括无里程焦虑,成本相对纯电同样车型会偏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副院长张艳青认为。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增程式汽车前景广阔。杨裕生对国内汽车市场的销量占比作出了预测:到 2027年,增程式销量预计占比约1/3。
从“替补”到“顶流”
那么增程式汽车是如何从质疑声中走向“顶流”的呢?
记者了解到,早期增程式电动汽车因技术条件限制,在乘用车领域商业化较为失败。但随着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逐渐提高,消费者对续航里程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增程式汽车通过 “电池 + 增程器” 的并联架构,实现了纯电驱动与燃油发电的灵活切换。
此外,动力电池成本下降与三电系统进步,为增程式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车企在增程器技术上不断改进也使得增程式汽车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据了解,理想汽车凭借理想ONE和L系列车型,在不到3年内交付量超过20万辆。
在刘立国看来,理想汽车在汽车市场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提出的方案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
事实上,增程式汽车在国际上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博格华纳动力驱动系统亚洲区高级工程总监许向东表示,增程式车型易于继承纯电动车型的电子电气架构,开发周期短。
从“高端”到“普惠”
值得关注的是,从当前推出的增程式产品来看,车型价格普遍较高。随着市场占有率的增长,增程式车型也正从“能开”进入“开得好”的阶段。
杨裕生认为,持续提升技术是增程式电动车保持优势的根本。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认为,缩小电池容量与增程器功率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许敏表示,为了优化成本,同时满足功率需求,建议采用两缸发动机设计来替代四缸。
记者注意到,目前,增程式汽车的价格正在出现下探的趋势。例如以北京越野BJ40增程推出的2款车型为例,官方指导价为17.98万—19.98万元。
张艳青表示,从市场来看,售价20万元以上、车长4.8米的中大型车占据增程式汽车90%以上的份额,但是目前价格在不断下探。
为推动增程式车型进一步发展,刘立国则呼吁,应将纯电续航里程大于等于150公里的插混车型(含增程式)纳入新能源汽车绿牌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