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跨境理财通3.0”讨论中,探索大湾区外扩围
AI导读: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透露,“跨境理财通3.0”正在讨论中,涉及额度资格、产品范围等,并探索将其扩展至大湾区以外地区的可能性。该机制自试点以来备受瞩目,参与人数和资金跨境汇划金额均大幅增长,显示巨大潜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黄子潇深圳报道
近期,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透露,“跨境理财通3.0”正在积极讨论中,涉及额度资格、产品范围、销售流程等多个环节,并探索将其扩展至大湾区以外地区的可能性。
余伟文强调,不仅限于大湾区试点,他们正在考虑将“跨境理财通”推广至更多内地城市,以实现财富的多元化配置。
“跨境理财通”作为大湾区内金融机构体系建立的闭环式资金管道,自2021年试点以来备受瞩目。去年2月,该机制升级至2.0版本,在参与机构、产品种类及个人额度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据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数据,自去年2月至今年2月,参与“跨境理财通”的内地投资者从2.71万人激增至9.33万人;港澳投资者也从4.63万人增加至5.20万人;资金跨境汇划金额更是从152.83亿元跃升至1056.40亿元,同比增长近6倍。这一显著增长显示了该业务的巨大潜力。
关于哪些内地城市可能被纳入3.0试点,市场猜测不断。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可考虑将“跨境理财通”从大湾区扩展至上海等其他内地城市。
截至2025年3月,已有34家内地银行、14家内地券商、25家香港地区银行及11家澳门地区银行参与“跨境理财通”业务,部分机构之间已建立境内外合作关系。
根据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发布的《大湾区跨境理财调研报告(2024)》,超八成的投资者倾向于选择曾建立业务联系的机构作为“跨境理财通”的代销机构,因其更为熟悉且无需过多资金归集。因此,机构应重视将优质存量客户转化为“跨境理财通”的获客渠道。
市场前景方面,《2024胡润财富报告》显示,上海、香港、深圳分别拥有62.4万、52.4万、17.6万个资产超过600万元的富裕家庭,位列全国前列。
香港作为全球投资者进入中国内地的重要门户,近年来不断升级互联互通机制,如港股通、债券通、互换通、ETF通及“跨境理财通”等。
余伟文指出,香港近年来更专注于“北向”建设,引导全球资金通过香港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目前,约70%的全球投资者投资中国市场的股票通过港股通完成,约60%的债券投资则通过债券通完成。内地方面已原则上同意将债券通“南向通”投资机构扩容,纳入资管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
尽管互联互通机制进展顺利,但余伟文认为仍有巨大潜力可挖。当前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约为4%至5%,与中国占全球GDP的18%以及约12%的特别提款权(SDR)权重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陈茂波则表示,香港与内地在互联互通机制上的经验未来可扩展至中东、东盟等新兴市场,寻求与各地交易所建立合作关系,如双重主要上市、二次上市等。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