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取得突破性进展
AI导读:
北京市通州区及昌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近日首次完成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项目,标志着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发布相关通知,明确登记路径和流程,为业务落地提供制度保障。未来将持续加强政策支持,推动不动产信托业务发展。
北京市通州区及昌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近日同时首次完成了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项目,标志着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北京金融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朱衍生4月8日对此表示了肯定。
近年来,不动产信托业务持续发展,信托财产保护的重要性愈发显著。然而,长期以来,不动产仅能登记在信托公司名下,难以与信托公司自有财产相区分,导致信托风险隔离功能难以实现,影响了信托行业在服务民生方面的作用。朱衍生指出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24年12月,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发布了《关于做好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试行)》,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明确了不动产信托财产的登记路径和办理流程。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潜在的权属纠纷,保护了信托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为业务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通知》发布后,北京金融监管局积极推动实践案例的落地,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合力解决难题。同时,鼓励信托公司先行先试,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推动首单案例的落地。北京市各区政府也积极响应,给予了大力支持。
2025年4月2日,北京辖内的国投泰康信托和外贸信托分别在通州区和昌平区的不动产登记中心完成了首次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实现了全市在这一领域的“零突破”。其中,国投泰康信托为一位老人及其自闭症子女设立了不动产信托,帮助老人实现养老照护与身后子女守护的目的;外贸信托则为一位中年市民定制了不动产信托,将物流仓储设施登记为信托财产,并根据其意愿将信托收入的50%用于慈善捐赠。
这两家公司聚焦特殊需求服务和慈善传承项目,通过风险隔离及简化交易流程,有效回应了社会需求,推动不动产信托从“高净值专属工具”向“普惠型财富管理载体”转型,为行业解决长期存在的财产确权难题提供了“首都样本”。
北京金融监管局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强政策支持与业务指导,鼓励信托公司积极参与不动产信托业务,拓展业务场景,优化业务模式,充分发挥服务信托制度优势和社会价值,在养老金融、财富传承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