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中国社科院郑秉文提出解决灵活就业人群参保问题需打破户籍壁垒,允许异地参保。他强调社保制度应服务于就业,同时提出缩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差距的建议。针对延迟退休政策,他认为改革是提高基本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的关键。

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期间,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深入探讨社保制度改革。郑秉文指出,解决灵活就业人群参保难题,关键在于打破户籍壁垒,政府应创造条件,推行异地参保政策。

他强调,社保制度旨在缓解疾病和养老焦虑,但就业是第一福利,因此社保制度的建设需以就业优先,服务于就业大局。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提出见解

媒体提问:外卖平台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后,灵活就业骑手仍需自费参保。如何解决他们的保障问题?

郑秉文:外卖平台的做法值得称赞,希望他们能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推出更多相关方案。

针对灵活就业人群参保问题,郑秉文建议,政府应从政策层面打破户籍限制,允许异地参保。同时,他提到海南自贸区可尝试建立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的“联合自动加入机制”,以覆盖无雇主灵活就业人员。

作为学者,郑秉文再次强调,社保制度应服务于就业,确保人们的基本福利不受影响。

媒体提问:近年来,专家学者呼吁提高农民养老金待遇。郭树清也提到居民养老保险与职工待遇相差14倍。如何缩小这一差距?

郑秉文:郭主席的观点很中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金来源90%依赖财政支付,因此缩小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间的差距,需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媒体提问:延迟退休政策已正式实施,这对养老金给付有何影响?能否缓解养老金压力?

郑秉文:中国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养老金制度面临巨大冲击。延迟退休、养老金全国统筹等政策组合拳已初见成效。根据《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25—2060》,弹性延迟退休政策已使基本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时间推迟至2036年,基金枯竭时间推迟至2044年。这表明改革是提高基本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的关键。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