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秉文谈社保改革:异地参保助力灵活就业,养老金改革迫在眉睫
AI导读:
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中国社科院郑秉文提出解决灵活就业人群参保问题需打破户籍壁垒,允许异地参保。他强调社保制度应服务于就业,同时提出缩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差距的建议。针对延迟退休政策,他认为改革是提高基本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的关键。
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期间,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深入探讨社保制度改革。郑秉文指出,解决灵活就业人群参保难题,关键在于打破户籍壁垒,政府应创造条件,推行异地参保政策。
他强调,社保制度旨在缓解疾病和养老焦虑,但就业是第一福利,因此社保制度的建设需以就业优先,服务于就业大局。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提出见解
媒体提问:外卖平台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后,灵活就业骑手仍需自费参保。如何解决他们的保障问题?
郑秉文:外卖平台的做法值得称赞,希望他们能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推出更多相关方案。
针对灵活就业人群参保问题,郑秉文建议,政府应从政策层面打破户籍限制,允许异地参保。同时,他提到海南自贸区可尝试建立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的“联合自动加入机制”,以覆盖无雇主灵活就业人员。
作为学者,郑秉文再次强调,社保制度应服务于就业,确保人们的基本福利不受影响。
媒体提问:近年来,专家学者呼吁提高农民养老金待遇。郭树清也提到居民养老保险与职工待遇相差14倍。如何缩小这一差距?
郑秉文:郭主席的观点很中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金来源90%依赖财政支付,因此缩小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间的差距,需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媒体提问:延迟退休政策已正式实施,这对养老金给付有何影响?能否缓解养老金压力?
郑秉文:中国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养老金制度面临巨大冲击。延迟退休、养老金全国统筹等政策组合拳已初见成效。根据《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25—2060》,弹性延迟退休政策已使基本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时间推迟至2036年,基金枯竭时间推迟至2044年。这表明改革是提高基本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的关键。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