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博鳌亚洲论坛探讨亚洲老龄化社会下的养老金体系改革,专家提出新解法,如改造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打造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等。同时关注养老金改革中的企业负担、个人劳动积极性、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等问题。

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改革是涉及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系统工程。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25年年会上强调了这一点。亚洲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资金短缺等问题凸显,养老金体系改革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提出,可将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改造为向个人养老金开放的新方案。这一观点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老龄化社会下,亚洲养老金体系面临巨大挑战。根据联合国标准,2023年亚洲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4.2%,进入老龄化社会。保持养老金可持续性、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成为多国政策重点。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助理张晓慧指出,当前措施并未解决根本问题,养老资金短缺等问题依然严峻。日本作为亚洲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其养老金体系也面临可持续性压力。

针对二三支柱养老金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原党委书记郭树清提出,中国应打造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注重多支柱协同。他建议将医养结合纳入养老保险体系,作为“第四支柱”,并强调个人和家庭财富也是居民养老保障的重要来源,可视为“第五支柱”。

郭树清还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第一支柱养老金替代率可能逐步下降,需更多发挥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补充作用。目前,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等金融产品已从部分地方试点向全国推开,但存在开户数量多、实缴户数少和缴存金额偏低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郭树清建议明确普惠水平养老金不纳税,打通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税优政策,允许参保人将一二支柱养老金转向购买护理服务或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金产品,继续享受税收优惠。郑秉文也建议,可以考虑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联合起来改革,推动二、三支柱协同发展。

此外,文章还关注了养老金改革中的企业负担、个人劳动积极性、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以及缩小养老金体系不合理群体差异等问题。郭树清指出,应逐步缩小不合理的群体差异、地区差异以及城乡差异,建议持续较大力度调增居民基础养老金,缩小城镇老年人与农村老年人的平均收入差别。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